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综述 | 第18-37页 |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 | 第18-21页 |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定义 | 第18页 |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 第18-20页 |
·监控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第20-21页 |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 | 第21-24页 |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特点 | 第21-22页 |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构成 | 第22页 |
·通信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第22-24页 |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 | 第24-27页 |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定义 | 第25页 |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构成及功能 | 第25-26页 |
·收费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第26-27页 |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 | 第27-30页 |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特点 | 第28页 |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构成及功能 | 第28-29页 |
·供配电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第29-30页 |
·高速公路照明系统 | 第30-33页 |
·高速公路照明系统构成及功能 | 第31-32页 |
·照明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 第32-33页 |
·高速公路隧道管理设施系统 | 第33-34页 |
·隧道管理设施系统构成及功能 | 第33-34页 |
·隧道管理设施系统的设计目的 | 第34页 |
·高速公路管理设施系统存在的不足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分析 | 第37-51页 |
·监控管理体制分析 | 第37-40页 |
·管理体制的确定 | 第37-38页 |
·管理机构功能定位 | 第38-40页 |
·车辆检测器及摄像机的选择 | 第40-47页 |
·车辆检测器的选择 | 第40-42页 |
·摄像机的选择 | 第42-47页 |
·可变信息标志VMS 的布设 | 第47-50页 |
·可变信息标志VMS 布设原则 | 第47-48页 |
·可变信息标志VMS 布设的步骤 | 第48-49页 |
·可变信息标志VMS 的布设位置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分析 | 第51-64页 |
·通信传输网络技术的选择 | 第51-56页 |
·传输网络技术的发展 | 第51-54页 |
·传输网络技术的选择 | 第54-55页 |
·图像传输技术的选择 | 第55-56页 |
·高速公路通信网络管理体系构建 | 第56-58页 |
·构建网络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第56页 |
·网络管理体系组成及设计特点 | 第56-57页 |
·网络管理体系功能设计 | 第57页 |
·网络管理方式选择 | 第57-58页 |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总体分析 | 第58-63页 |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分析 | 第59-60页 |
·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分析 | 第60-61页 |
·紧急电话系统分析 | 第61-62页 |
·通信电源系统分析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分析 | 第64-78页 |
·收费管理体制分析 | 第64-66页 |
·管理体制的确定 | 第64-65页 |
·管理机构功能定位 | 第65-66页 |
·联网收费环境下总体优化 | 第66-71页 |
·二义性路的路径识别方法 | 第66-67页 |
·收费广场通行能力优化方法 | 第67-68页 |
·收费方式优化方法 | 第68-70页 |
·通行卡管理优化方法 | 第70页 |
·车牌号管理优化方法 | 第70-71页 |
·防作弊优化方法 | 第71页 |
·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 | 第71-77页 |
·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功能设计 | 第71-74页 |
·收费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 | 第74-76页 |
·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设计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一、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8页 |
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