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植被之间水流特性及污染物扩散试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43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6页
     ·湿地定义第10-11页
     ·选题背景第11-13页
     ·研究意义第13-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39页
     ·植被之间水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6-21页
     ·植被之间水流特性试验研究现状第21-28页
     ·植被阻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39页
   ·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39-41页
     ·研究方法第39页
     ·论文创新点第39-41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41-43页
第2章 试验装置与试验设计第43-59页
   ·试验水槽第43页
   ·研究植被确定第43-48页
     ·野外调查第43-46页
     ·模拟植被第46-48页
   ·试验设计第48-56页
     ·测点布置第48页
     ·植被布置方式第48-49页
     ·水槽来流流量确定第49-50页
     ·试验工况设计第50-56页
   ·测量仪器第56-59页
     ·多普勒流速仪第56页
     ·水位传感器第56-57页
     ·水质多参数仪第57-59页
第3章 植被群落之间流速垂向分布第59-71页
   ·植被群落之间流速垂向分布第59-67页
     ·有叶有叶灌木群落第60-61页
     ·无叶有叶灌木群落第61-62页
     ·芦苇群落第62-63页
     ·草本群落第63-64页
     ·有叶灌木-芦苇混合群落第64-65页
     ·有叶灌木-草本混合群落第65-66页
     ·芦苇-草本混合群落第66-67页
   ·讨论第67-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植被群落之间紊动强度垂向分布第71-89页
   ·理论分析第71-72页
   ·植被群落之间紊动强度垂向分布第72-83页
     ·有叶有叶灌木群落第73-75页
     ·无叶有叶灌木群落第75-76页
     ·芦苇群落第76-77页
     ·草本群落第77-78页
     ·有叶灌木-芦苇混合群落第78-80页
     ·有叶灌木-草本混合群落第80-81页
     ·芦苇-草本混合群落第81-83页
   ·讨论第83-85页
   ·植被之间水流紊动强度计算模型第85-88页
     ·各断面植被直径与植被高度关系表达式第85-86页
     ·紊动强度计算模型第86-88页
   ·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不同因子对植被阻力系数垂向分布规律影响分析第89-112页
   ·理论基础第89-93页
     ·植被阻力系数与其生态特征参数关系推导第89-91页
     ·植被阻力系数计算方法第91-92页
     ·植被阻力系数计算公式中各参数计算或测量方法第92-93页
   ·不同因素对植被阻力系数垂向分布的影响分析第93-107页
     ·有叶灌木群落第93-96页
     ·无叶灌木群落第96-98页
     ·芦苇群落第98-99页
     ·草本群落第99-100页
     ·有叶灌木-芦苇混合群落第100-103页
     ·有叶灌木-草本混合群落第103-105页
     ·芦苇-草本混合群落第105-107页
   ·讨论第107-108页
   ·植被阻力系数垂向分布计算模型第108-111页
     ·统计参数分析第109-110页
     ·植被阻力系数垂向分布计算模型第110-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第6章 植被群落之间流速垂向分布模拟第112-127页
   ·植被之间流速垂向分布计算方法第114-115页
     ·植被之间流速垂向分布计算公式第114-115页
     ·参数计算第115页
   ·植被之间垂向流速分布计算方法验证第115-126页
     ·Dunn 试验验证第115-117页
     ·本文试验验证第117-125页
     ·各工况流速垂向分布模拟误差分析第125-126页
   ·小结第126-127页
第7章 植被之间污染物纵向离散系数计算方法第127-141页
   ·改进单战法第128-132页
   ·污染物扩散系数影响因素分析第132-135页
     ·有叶灌木为优势植被的群落第132-133页
     ·芦苇为优势植被的群落第133-135页
   ·Nepf 和 Serra 模型适用性分析第135-139页
     ·Nepf 模型适用性分析第136-137页
     ·Serra 模型适用性分析第137-139页
   ·污染物纵向离散系数计算模型推导第139-140页
     ·不考虑植被直径雷诺数对污染物离散系数的影响第139-140页
     ·考虑植被直径雷诺数对污染物扩散系数的影响第140页
   ·小结第140-141页
第8章 植被之间水流流场数值模拟方法第141-157页
   ·植被群落之间水深平均的二维水流数值模型推导第142-148页
   ·植被覆盖区域底部糙率系数计算方法第148页
   ·植被阻力的不同概化方法比较分析第148-150页
     ·植被阻力不同概化方法计算精度比较第148-150页
     ·将植被概化为底部摩阻项的最大密度限值第150页
   ·模型验证第150-156页
     ·河海大学实验验证第150-153页
     ·Pasche 植被覆盖的复式河槽实验验证第153-156页
   ·小结第156-157页
第9章 结论第157-161页
   ·总结第157-159页
   ·展望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2页
致谢第172-17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态化脱硫反应过程的湍流气固两相相互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再生氨法脱除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