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0页 |
(五)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一、传播学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效性理解 | 第12-19页 |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传播活动 | 第12-15页 |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 第15页 |
(三) 传播活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实效诉求之比较 | 第15-19页 |
二、大众传播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 | 第19-24页 |
(一) 大众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 第19-20页 |
(二)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欠佳的表现 | 第20-24页 |
三、教育传播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传播实效性的影响 | 第24-34页 |
(一) 教育传播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实效性 | 第25-26页 |
(二) 教育传播受众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第26-28页 |
(三) 教育传播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第28-30页 |
(四) 教育传播技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第30-31页 |
(五) 教育传播反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第31-32页 |
(六) 教育传播媒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第32-34页 |
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传播学借鉴 | 第34-45页 |
(一) 优化教育传播者综合素质,创造最佳教育传播者条件 | 第34-36页 |
(二) 优化传播内容,增强其信度和说服力 | 第36-38页 |
(三) 重视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和利益需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针对性 | 第38-39页 |
(四) 熟练掌握各种教育传播技巧,注重教育传播的艺术性 | 第39-42页 |
(五) 重视和利用反馈信息,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 | 第42-43页 |
(六) 整合各类教育传播媒介,发挥高校教育传播媒介的合力优势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