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我国农地保护的法治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导论第12-2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4-15页
 三、文献综述第15-20页
 四、研究思路第20-21页
 五、可能的创新第21-22页
第一章 农地保护的基础理论第22-56页
 第一节 农地保护概念界定第22-31页
  一、农地的概念界定第22-25页
  二、农地的特征与功能第25-29页
  三、农地保护的实质第29-31页
 第二节 农地保护的经济学基础第31-37页
  一、农地供给与需求理论第31-34页
  二、农地成本与收益理论第34-37页
 第三节 农地保护的政治基础第37-42页
  一、国情是农地保护的政治背景第37-40页
  二、农民是农地保护的主体第40-42页
 第四节 农地保护的法理基础第42-49页
  一、权利平衡理论第42-46页
  二、利益均衡理论第46-48页
  三、从非均衡到均衡的统一第48-49页
 第五节 农地保护的宗教文化基础第49-56页
  一、农地的宗教信仰第49-52页
  二、农地的文化价值第52-56页
第二章 我国农地保护的法治现状分析第56-76页
 第一节 我国农地保护的现实状况第56-65页
  一、我国农地保护取得的成就第56-59页
  二、我国农地保护存在的问题第59-65页
 第二节 影响我国农地保护法治化的因素第65-76页
  一、影响农地法治化的制度背景第65-67页
  二、农地保护立法工作滞后第67-69页
  三、农地保护公正司法不足第69-73页
  四、农地保护行政执法不力第73-76页
第三章 其他国家(地区)农地保护的法治借鉴第76-102页
 第一节 国外农地保护的法治理念第76-87页
  一、美国农地保护的法治理念第76-80页
  二、英国农地保护的法治理念第80-82页
  三、法国农地保护的法治理念第82-84页
  四、日本农地保护的法治理念第84-87页
 第二节 国外农地保护法治实践及启示第87-96页
  一、建立土地分区管制制度第87-90页
  二、制定科学用地评估办法第90-92页
  三、完善农地法律法规体系第92-94页
  四、设立其他激励保障机制第94-96页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农地保护政策及启示第96-102页
  一、我国台湾地区农地保护政策第96-98页
  二、我国台湾地区农地保护政策的启示第98-102页
第四章 我国农地保护的法治建设第102-148页
 第一节 构建农地保护立法体系第102-119页
  一、制定农地保护的专门法律第102-106页
  二、修订农地保护的相关法规第106-113页
  三、健全农地保护的法规体系第113-119页
 第二节 推进农地依法行政建设第119-133页
  一、规范农地保护的行政执法职责第119-123页
  二、落实农地保护的责任追究机制第123-127页
  三、完善农地保护的行政执法环境第127-130页
  四、健全农地保护的执法监督体系第130-133页
 第三节 创建多元化农地纠纷解决机制第133-148页
  一、创建农地纠纷解决机制的新思路第133-137页
  二、拓展多元化农地纠纷解决模式第137-139页
  三、构建农民土地权利行政救济制度第139-143页
  四、健全农地保护的利益诉求体系第143-148页
第五章 我国农地保护法治建设的个案分析第148-202页
 第一节 样本地农地保护状况第148-166页
  一、样本地农地资源状况第148-154页
  二、样本地农地利用现状第154-159页
  三、样本地农地保护现状第159-166页
 第二节 样本地农地保护存在的问题第166-185页
  一、农地保护法律尚不完善第166-171页
  二、农地权利保障措施不到位第171-177页
  三、农地保护依法行政不规范第177-181页
  四、农地权利救济途径不通畅第181-185页
 第三节 样本地农地保护的法治举措第185-202页
  一、依法保护民族地区农地资源第185-190页
  二、因地制宜制定农地调控政策第190-193页
  三、建立健全农地纠纷解决机制第193-198页
  四、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制性第198-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16-218页
致谢第218-220页

论文共2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吾尔族城乡女性比较研究--以切克曼村与乌鲁木齐市为例
下一篇:清真寺的社会功能--兰州清真寺中的族群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