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生防菌菌株A抗真菌谱、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前言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30页
 一 枯草芽孢杆菌概述及应用现状第12-14页
  1 枯草芽孢杆菌简介第12-13页
  2 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二 抗菌肽的性质及研究现状第14-21页
  1 抗菌肽的发现历史第14页
  2 抗菌肽的理化性质第14-16页
  3 抗菌肽的分类第16-21页
 三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第21-24页
  1 蛋白质的粗分离第21-22页
  2 蛋白质的精细分离第22-23页
  3 蛋白质的鉴定第23-24页
  4 蛋白质的分离、鉴定技术对抗菌蛋白质研究的影响第24页
 四 抗菌肽抗菌作用机理第24-28页
  1 抗菌肽抗菌机理第24-26页
  2 抗菌肽的作用特点第26-28页
 五 抗菌肽的应用第28-30页
  1 抗菌肽的应用现状及前景第28页
  2 抗菌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研究内容第30-64页
 第一章 生防菌菌株A的抗真菌谱及拮抗性能稳定性研究第30-39页
   ·实验材料第30-31页
     ·供试菌株第30页
     ·主要培养基第30-31页
     ·仪器设备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32页
     ·致病真菌分离及鉴定第31-32页
     ·测定菌株A抗真菌谱第32页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A抑菌效果稳定性的测定第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致病真菌的菌种鉴定结果第32-33页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A的抑菌谱第33-36页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A抑菌效果稳定性检测结果第36-38页
   ·讨论第38-39页
 第二章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A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第39-48页
   ·实验材料第39-41页
     ·供试菌株第39页
     ·主要培养基第39页
     ·主要试剂和缓冲液第39-4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0页
     ·用品处理第40-41页
   ·实验方法第41-43页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A抗菌蛋白分离纯化第41-42页
     ·抗菌蛋白的处理及其抗菌活性验证第42-43页
     ·活性蛋白的不连续SDS-PAGE第43页
     ·活性蛋白的鉴定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DE-52柱层析对抗菌蛋白的分离效果第43页
     ·DE-52柱层析后各组分的抑菌活性第43-45页
     ·FV的电泳检测第45页
     ·FV的鉴定第45-46页
   ·讨论第46-48页
 第三章 抗菌蛋白FV的抗真菌机理研究第48-64页
   ·实验材料第48-49页
     ·供试材料第48页
     ·培养基第48页
     ·主要试剂和溶液第48-49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1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9-50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第50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第50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细胞结构的影响第50-51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细胞膜的影响第51页
   ·实验结果第51-62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51-52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第52-54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第54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细胞结构的影响第54-62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细胞膜的影响第62页
   ·讨论第62-64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第62-63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第63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细胞内部结构的影响第63页
     ·FV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细胞膜的影响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文氏菌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遗传转化水稻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生防菌菌株A的诱变、发酵工艺优化及剂型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