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旱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小麦抗旱相关性状QTL 分析的意义 | 第10页 |
·作物性状QTL 分析方法 | 第10-12页 |
·作图群体的建立 | 第10-11页 |
·QTL 定位方法 | 第11-12页 |
·作物抗旱相关性状QTL 定位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形态性状 | 第12页 |
·生理性状 | 第12-13页 |
·小麦抗旱相关农艺性状QTL 定位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株高的QTL 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穗茎节长的QTL 研究进展 | 第14页 |
·单株穗数的QTL 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材料 | 第16页 |
·供试材料 | 第16页 |
·试剂 | 第16页 |
·方法 | 第16-21页 |
·田间试验 | 第16-17页 |
·SSR 标记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 第19-21页 |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1页 |
·小麦F_(2:3) 家系群体的表型分析 | 第22-23页 |
·小麦F_(2:3)家系群体相关农艺性状分布特征 | 第22-23页 |
·小麦F_(2:3)家系群体变异系数 | 第23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绘制 | 第23-28页 |
·DNA 纯度检测 | 第23-24页 |
·亲本间的多态性检测 | 第24-25页 |
·遗传图谱绘制 | 第25-28页 |
·抗旱相关性状 QTL 分析 | 第28-31页 |
·株高 QTL 分析 | 第28-29页 |
·穗茎节长 QTL 分析 | 第29-30页 |
·单株穗数 QTL 分析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6页 |
·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选择 | 第31页 |
·关于株高性状的 QTL | 第31-32页 |
·关于穗茎节长性状的 QTL | 第32-33页 |
·关于单株穗数性状的 QTL | 第33页 |
·相关性状存在相邻 QTL 位点 | 第33-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1-42页 |
作者简历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