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勘测论文--观测论文

角反射器雷达干涉实验及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 论第10-18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第2章 雷达干涉测量基本原理第18-43页
   ·常规INSAR 原理及其处理流程第18-30页
     ·几何原理第18-20页
     ·复数干涉图和干涉相位第20-21页
     ·干涉相位、参考面和地形三者的关系第21-22页
     ·干涉相位去平第22-24页
     ·差分干涉测量第24-27页
     ·地形和形变测量精度分析第27-28页
     ·干涉失相关分析第28-29页
     ·大气变化对干涉相位的影响第29-30页
   ·PS-INSAR 基本原理和算法流程第30-34页
     ·PS 技术概述第30-32页
     ·PS-InSAR 技术处理流程第32-34页
     ·PS 处理的流程图第34页
   ·CR INSAR 算法理论基础和处理流程第34-41页
     ·高相干性散射体监测理论基础第35-37页
     ·CR InSAR 算法流程第37-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3章 实验区选择及角反射器的设计与布设第43-54页
   ·实验区选择第43-46页
   ·人工角反射器的设计、布设和安装第46-53页
     ·人工角反射器的原理第46页
     ·人工角反射器的设计第46-49页
     ·人工角反射器的布设与安装第49-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人工角反射器识别及主图像选择第54-62页
   ·人工角反射器识别第54-60页
     ·识别方法第54-55页
     ·识别效果第55-60页
   ·主图像选择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实验区地表形变分析第62-71页
   ·数据处理第62-66页
   ·结果分析第66-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页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作者简介第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设计阶段建筑热性能的模拟预测研究
下一篇:工程项目四要素集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