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前言第7-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7页
 二、研究现状第7-9页
 三、研究意义第9页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第9-19页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涵义第9-12页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第9-11页
  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内涵第11-12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简介第12-14页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第12-13页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和危害第13-14页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涵义与意义第14-16页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涵义第14-15页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意义第15-16页
 第四节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6-19页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第16-17页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第17-19页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环境评析第19-38页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和运作流程第19-22页
  一、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第20页
  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第20-22页
 第二节 与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相关的法律环境第22页
  一、关于基础资产可转让性的规定第22页
  二、关于基础资产可预期性的规定第22页
 第三节 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环境第22-29页
  一、发起人第22-23页
  二、特殊目的机构第23-24页
  三、投资者第24-26页
  四、中介机构第26-29页
 第四节 不良资产证券化具体运作的法律环境第29-34页
  一、不良资产转移第29-31页
  二、信用增级与信用评级第31-32页
  三、资产支持证券及其发行、流通第32-34页
  四、信息披露第34页
 第五节 与会计、税收相关的法律环境第34-36页
  一、会计问题第34-35页
  二、税收问题第35-36页
 第六节 与监管相关的法律环境第36-38页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框架及配套制度建设的思考第38-48页
 第一节 立法层面的思考第38-43页
  一、制定资产证券化法第39-40页
  二、清理既存法律法规第40-41页
  三、不良资产处置法中证券化制度设计第41-43页
 第二节 配套制度建设的思考第43-48页
  一、混业经营体制的培育第43-44页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第44-45页
  三、投资市场的发展第45-46页
  四、中介市场的建设第46页
  五、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
下一篇:县级农村信用社完善客户经理制度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