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及其价格效应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1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 第12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2-13页 |
2 流动性过剩的理论概述 | 第13-19页 |
·流动性的概念 | 第13-14页 |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 第13页 |
·目前学术界关于流动性的概念 | 第13-14页 |
·流动性过剩的界定及测量方法 | 第14-16页 |
·流动性过剩的经典定义 | 第14-15页 |
·流动性过剩的经典测量方法及其评价 | 第15-16页 |
·本文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及测量方法的推导 | 第16-19页 |
·本文流动性过剩的含义 | 第16页 |
·本文流动性过剩测量方法的推导 | 第16-19页 |
3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 第19-27页 |
·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提出 | 第19页 |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程度 | 第19-21页 |
·指标的选取和处理 | 第19-20页 |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判断 | 第20-21页 |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征分析 | 第21-25页 |
·银行体系资金过多 | 第21-22页 |
·投资增长过快 | 第22-23页 |
·流动性存量过剩向流量过剩转变 | 第23-24页 |
·流动性总量过剩与结构性过剩并存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4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27-38页 |
·货币供给理论 | 第27-30页 |
·广义货币供给M2 模型的推导 | 第27页 |
·基础货币的决定 | 第27-29页 |
·货币乘数的决定 | 第29-30页 |
·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的分析 | 第30-37页 |
·基于基础货币角度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 | 第30-33页 |
·基于货币乘数角度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价格效应分析 | 第38-67页 |
·流动性过剩引起价格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38-39页 |
·流动性过剩引起价格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39-65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39-41页 |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消费资料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 第41-47页 |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 第47-52页 |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 第52-58页 |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价格效应分析 | 第58-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治理我国流动性过剩政策建议 | 第67-71页 |
·对现行治理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调控工具的评价 | 第67-68页 |
·多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第67页 |
·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节货币流通量 | 第67页 |
·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发挥利率杠杆作用 | 第67-68页 |
·基于本文研究的政策建议 | 第68-70页 |
·疏导现存的流动性过剩 | 第68页 |
·抑制流动性过剩的进一步扩大 | 第68-69页 |
·从根本上治理流动性过剩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7 结论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