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虫害诱导的水稻胰蛋白酶抑制剂合成的相关机理研究

致谢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42页
 1.植物蛋白酶抑制剂第17-24页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布和分类第17-18页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的生物学功能第18-20页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的抗虫机理第20-21页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可能的诱导合成机制第21-24页
 2.ACC合成酶在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第24-31页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第24-28页
   ·乙烯合成途径中的ACS基因第28-31页
 3.COI1基因在茉莉酸信号途径的作用第31-39页
   ·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第31-36页
   ·COI1介导的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第36-39页
 4.反向遗传学第39-40页
 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0-42页
第二章 基本材料和方法第42-48页
 1.供试水稻第42页
 2.供试昆虫第42页
   ·褐飞虱第42页
   ·白背飞虱第42页
   ·稻纵卷叶螟第42页
   ·二化螟第42页
 3.化学试剂与药品第42-43页
 4.水稻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测定第43-45页
   ·取样第43页
   ·蛋白酶抑制剂的提取第43页
   ·水稻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测定第43-45页
 5 水稻三种信号分子的含量测定第45-46页
   ·茉莉酸和水杨酸第45-46页
   ·乙烯第46页
 6.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第46-48页
第三章 四种害虫取食为害对水稻胰蛋白酶抑制剂诱导作用的比较第48-59页
 1.材料和方法第49-51页
   ·供试水稻第49页
   ·供试昆虫第49页
   ·水稻处理第49-50页
   ·昼夜节律第50页
   ·水稻生育期对胰蛋白酶抑制剂可诱导性的影响第50页
   ·四种害虫取食对水稻胰蛋白酶抑制剂诱导作用的比较第50页
   ·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测定第50页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第50-51页
 2.结果与分析第51-56页
   ·昼夜节律第51页
   ·不同生育期对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可诱导性比较第51-53页
   ·不同害虫为害后水稻叶内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时序变化第53页
   ·不同害虫为害后水稻茎内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时序变化第53-56页
 3.讨论第56-59页
第四章 稻纵卷叶螟取食诱导水稻胰蛋白酶抑制剂合成的机理第59-75页
 1.材料和方法第60-62页
   ·供试水稻第60页
   ·稻纵卷叶螟第60页
   ·水稻处理第60-61页
   ·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测定第61页
   ·信号分子含量的测定第61-62页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第62页
 2.结果与分析第62-73页
   ·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水稻植株不同部位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变化第62-63页
   ·稻纵卷叶螟为害对水稻体内信号分子含量的影响第63-68页
   ·不同信号分子对水稻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诱导第68-73页
 3.讨论第73-75页
第五章 反义抑制ACS研究乙烯信号途径在水稻TrypPI诱导合成中的作用第75-93页
 1.材料和方法第75-84页
   ·供试水稻第75-76页
   ·供试菌株第76页
   ·植物表达载体质粒第76页
   ·常用化学试剂及仪器第76页
   ·常用抗生素及培养基配方第76页
   ·水稻ACS基因的克隆第76-80页
   ·反义抑制ACS水稻品系的构建第80-83页
   ·反义抑制ACS水稻品系乙烯释放量测定第83-84页
   ·反义抑制ACS水稻品系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测定第84页
 2.结果与分析第84-91页
   ·水稻Os-ACS基因的克隆第84-86页
   ·ACS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6-88页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88-90页
   ·反义抑制ACS基因对水稻乙烯释放量的影响第90页
   ·反义抑制ACS基因对水稻TrypPI含量的影响第90-91页
 3.讨论第91-93页
第六章 反义抑制COI1基因水稻品系的建立第93-102页
 1.材料和方法第93-96页
   ·供试水稻第93页
   ·供试菌株第93-94页
   ·植物表达载体质粒第94页
   ·常用化学试剂及仪器第94页
   ·常用抗生素及培养基配方第94页
   ·水稻基因COI1的克隆第94-95页
   ·反义抑制COI1水稻品系的建立第95-96页
 2.结果与分析第96-101页
   ·水稻Os-COI1基因的克隆第96-98页
   ·COI1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第98-101页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101页
 3.讨论第101-102页
第七章 总讨论第102-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6页
附录A第126-127页
附录B第127-130页
附录C第130-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敌对稻飞虱捕食作用的评价方法研究--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研究和初步应用
下一篇:噻二唑类杀菌剂对大鼠甲状腺干扰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