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0-21页 |
·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34页 |
·合作创新的概念及主要模式 | 第24-27页 |
·合作创新的概念 | 第24-25页 |
·合作创新的模式 | 第25-27页 |
·战略联盟的概念及类型 | 第27-30页 |
·战略联盟的概念 | 第27-29页 |
·战略联盟的类型 | 第29-30页 |
·研发联盟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 第30-33页 |
·研发联盟的概念界定 | 第31-32页 |
·研发联盟的特点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高技术企业研发联盟分析 | 第34-44页 |
·高技术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 第34-39页 |
·高技术的内涵与特征 | 第34-36页 |
·高技术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36-38页 |
·高技术企业的特征 | 第38-39页 |
·高技术企业组建研发联盟的意义 | 第39-40页 |
·高技术企业研发联盟伙伴选择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高技术企业研发联盟伙伴选择的重要性 | 第40-42页 |
·高技术企业研发联盟伙伴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高技术企业研发联盟伙伴选择影响因素SEM模型构建 | 第44-61页 |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第44-50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 | 第44-45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构 | 第45-46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过程 | 第46-47页 |
·SEM的特点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47-50页 |
·研发联盟伙伴选择影响因素及联盟绩效分析 | 第50-58页 |
·联盟伙伴个体因素分析 | 第52-53页 |
·联盟伙伴关系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联盟合作后效应因素分析 | 第55-56页 |
·联盟绩效分析 | 第56-58页 |
·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高技术企业研发联盟伙伴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61-79页 |
·模型识别 | 第61-62页 |
·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 第62-63页 |
·资料分析处理与描述统计 | 第63-65页 |
·参数设定与估计检验 | 第65-70页 |
·参数设定 | 第65-67页 |
·参数估计值及检验 | 第67-70页 |
·拟合度检验与模型评价 | 第70-71页 |
·初始模型路径图 | 第71-72页 |
·模型修正 | 第72-75页 |
·模型修正依据 | 第72-73页 |
·模型修正过程 | 第73-75页 |
·最佳模型结果 | 第75-77页 |
·参数估计值 | 第75-76页 |
·最佳模型路径图 | 第76-77页 |
·假设结果检验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79-84页 |
·高技术企业研发联盟伙伴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论 | 第79-82页 |
·总体假设实证结论分析 | 第79-80页 |
·具体影响因素指标实证结论分析 | 第80-82页 |
·促进高技术企业有效选择研发联盟伙伴的对策建议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录 | 第95-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