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 ·社会背景 | 第10-13页 |
| ·学术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5-18页 |
| ·研究理论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 第2章 国际航运中心的概述 | 第19-25页 |
| ·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 | 第19页 |
| ·国际航运中心的空间转移 | 第19-20页 |
| ·西欧板块 | 第19页 |
| ·北美板块 | 第19-20页 |
| ·东亚板块 | 第20页 |
| ·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演变 | 第20-21页 |
| ·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运输中转型 | 第20-21页 |
| ·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加工增值型 | 第21页 |
| ·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资源配置型 | 第21页 |
| ·国际航运中心的特点 | 第21-22页 |
| ·地位公认性 | 第21-22页 |
| ·功能和内涵的发展性 | 第22页 |
| ·城市关键性 | 第22页 |
| ·港口核心性 | 第22页 |
|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趋势 | 第22-25页 |
| ·深水化 | 第23页 |
| ·自由化 | 第23页 |
| ·现代化 | 第23-24页 |
| ·服务化 | 第24-25页 |
| 第3章 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定位与评价模型 | 第25-44页 |
| ·波特"钻石模型" | 第25页 |
| ·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5-26页 |
| ·科学发展性原则 | 第25页 |
| ·系统全面性原则 | 第25-26页 |
| ·重要性原则 | 第26页 |
| ·可比性原则 | 第26页 |
|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 | 第26页 |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6页 |
| ·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 第26-27页 |
|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 第27-44页 |
| ·生产要素 | 第27-29页 |
| ·需求条件 | 第29-32页 |
| ·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 | 第32-38页 |
| ·市场环境 | 第38-41页 |
| ·政府、机遇 | 第41-44页 |
| 第4章 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评价与定位的研究方法 | 第44-54页 |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4-47页 |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4页 |
| ·主成分分析法的数学描述 | 第44-46页 |
| ·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 | 第46-47页 |
| ·聚类分析方法 | 第47-52页 |
| ·聚类分析 | 第47-48页 |
| ·层次聚类法 | 第48-52页 |
| ·SPSS统计软件 | 第52-54页 |
| 第5章 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评价与定位研究 | 第54-75页 |
| ·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对象选取 | 第54-56页 |
| ·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56-59页 |
| ·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评价原始数据 | 第59-61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61-63页 |
| ·层次聚类分析 | 第63-65页 |
| ·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评价与定位 | 第65-75页 |
| ·综合评价结果 | 第65页 |
| ·分层次评价结果 | 第65-75页 |
| 第6章 加快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议 | 第75-84页 |
|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航运能力 | 第75-76页 |
| ·海港建设 | 第75页 |
| ·集疏运系统建设 | 第75-76页 |
| ·完善法律、政策环境,争取自由贸易港政策 | 第76-78页 |
| ·天津市政府采取措施 | 第77-78页 |
| ·寻求中央政策支持 | 第78页 |
| ·促进航运要素集聚,打造航运产业集群 | 第78-81页 |
| ·传统运输服务 | 第79页 |
| ·现代航运服务 | 第79-81页 |
| ·完善金融市场环境,健全航运服务功能 | 第81页 |
|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航运服务效能 | 第81-83页 |
| ·建设电子口岸与信息平台,简化商务与管理手续 | 第82页 |
| ·强化信息处理功能,定期发布航运信息 | 第82-83页 |
| ·注重综合人才培养,推进航运产业升级 | 第83-84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附录A:专家评分表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