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研究
|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 导言 | 第7-23页 |
| (一) 选题意义 | 第7-10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20-23页 |
| 第1章 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3-43页 |
| ·西方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 | 第24-28页 |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 第28-34页 |
|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经济衰落 | 第29-31页 |
| ·鸦片战争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 第31-34页 |
| ·中国传统的国防观念及其特征 | 第34-43页 |
| ·陆权主义传统的成因分析 | 第34-37页 |
| ·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嬗变 | 第37-40页 |
| ·关于清朝水师衰败的分析 | 第40-43页 |
| 第2章 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的兴起与形成 | 第43-61页 |
| ·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再认识 | 第43-49页 |
| ·关于仿造轮船重要性的认识 | 第49-53页 |
| ·关于创办新式海军重要性的认识 | 第53-55页 |
| ·关于创建新式海军学堂的认识 | 第55-61页 |
| 第3章 洋务运动时期关于海防两次论争的缘起 | 第61-67页 |
| ·日军侵台事件与海防第一次论争 | 第61-64页 |
| ·中法马江海战与海防第二次论争 | 第64-67页 |
| 第4章 洋务运动时期关于海防与塞防的论争 | 第67-74页 |
| ·地缘政治视角下海防与塞防之争的背景分析 | 第67-69页 |
| ·论争的主要内容:海防与塞防的关系之争 | 第69-72页 |
| ·论争的结果与影响 | 第72-74页 |
| 第5章 洋务运动时期关于分区设防与统一调度的论争 | 第74-83页 |
| ·关于设防区域问题的分歧 | 第74-77页 |
| ·关于组建海军舰队的论争 | 第77-80页 |
| ·关于设置海军衙门的论争 | 第80-83页 |
| 第6章 洋务运动时期关于制造舰船与购买舰船的论争 | 第83-92页 |
| ·关于造船与买船的分歧 | 第83-85页 |
| ·关于购置铁甲舰的论争 | 第85-92页 |
| 第7章 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 第92-114页 |
| ·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的历史意义 | 第92-97页 |
| ·促进了中国近代海洋观念的进步 | 第92-94页 |
| ·推进了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发展 | 第94-95页 |
| ·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发展 | 第95-97页 |
| ·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的局限性 | 第97-104页 |
| ·自守口岸的海防战略思想 | 第97-100页 |
| ·被动消极的海防建设思想 | 第100-102页 |
| ·陈旧落后的海防军事理论 | 第102-104页 |
| ·对当代中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 第104-114页 |
| ·提高全民族的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 | 第104-107页 |
| ·重视海防建设在国防整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 第107-109页 |
| ·坚持海防建设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 | 第109-111页 |
| ·坚持借鉴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统一 | 第111-114页 |
| 结语 | 第114-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2-123页 |
| 后记 | 第123-124页 |
| 论文摘要 | 第124-127页 |
| ABSTRACT | 第127-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