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7-10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 | 第10-14页 |
·传播学的边缘性特征意义 | 第10-11页 |
·建筑学中的传播特征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4-18页 |
1) 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历史纵向归纳方法 | 第15-17页 |
3) 注意力视知觉设计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传播学发展过程及注意力传播模式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 第18-38页 |
·媒介技术发展与受众认知焦点的转移 | 第18-30页 |
·冷媒时代的媒介特征以及受众的认知 | 第19-21页 |
·热媒时代的媒介特征以及受众的认知 | 第21-25页 |
·多媒时代的媒介特征以及受众的认知 | 第25-30页 |
·传播模式演进与参与者关系的变化 | 第30-34页 |
·传递单向模式 | 第31-32页 |
·平衡——同异互相模式 | 第32页 |
·共享仪式模式 | 第32-33页 |
·注意力——选择模式 | 第33-34页 |
·四种传播模式的关系 | 第34页 |
·建筑的媒介特征和传播内容 | 第34-38页 |
·建筑的外部成像传播内容 | 第35-36页 |
·建筑的内部场景传播内容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不同传播模式下的世博建筑所呈现的特征 | 第38-58页 |
·传递模式语境下的世博会建筑——国家与技术的力量 | 第38-42页 |
·同异互相模式语境下的世博会建筑——消隐还是表现 | 第42-52页 |
·异化模式消隐技术与折衷 | 第42-47页 |
·同化模式表现技术与空间 | 第47-52页 |
·共享模式语境下的世博会建筑——从反思走向后现代 | 第52-55页 |
·全球性质事件纪念的主题共享 | 第53-54页 |
·似是而非图腾面具下的广义符号 | 第54-55页 |
·选择模式语境下的世博会建筑——注意力的设计要求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注意力传播模式下建筑设计技巧解析 | 第58-91页 |
·建筑外部信息的成像注意力建构 | 第58-81页 |
·拼贴成像 | 第58-71页 |
·粒子成像 | 第71-80页 |
·完型成像 | 第80-81页 |
·建筑内部信息的注意力场景建构 | 第81-91页 |
·场景的路径规定 | 第82-85页 |
·场景的体验模拟 | 第85-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