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快速好氧堆肥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打捞蓝藻的危害及处理 | 第8-10页 |
·蓝藻的危害及处理必要性 | 第8页 |
·打捞蓝藻的处理处置技术 | 第8-10页 |
·蓝藻堆肥的优势 | 第10页 |
·堆肥原理及堆肥系统类型 | 第10-14页 |
·堆肥原理 | 第10-11页 |
·堆肥系统类型 | 第11-13页 |
·堆肥的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堆肥影响因素及腐熟度的研究 | 第14-17页 |
·堆肥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4-15页 |
·堆肥腐熟度的研究 | 第15-17页 |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7-19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蓝藻好氧堆肥调理剂的选择 | 第19-28页 |
·引言 | 第19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19-22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试验主要设备 | 第20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0-21页 |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pH 的变化 | 第22-23页 |
·总碳(TC)的变化 | 第23-24页 |
·总氮的变化 | 第24-25页 |
·碳氮比的变化 | 第25页 |
·种子发芽率的变化 | 第25-26页 |
·藻毒素的变化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蓝藻堆肥过程中理化参数的变化及腐熟度研究 | 第28-39页 |
·引言 | 第28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8-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主要设备 | 第28-29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9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形态颜色气味的变化 | 第30-31页 |
·pH 和含水率的变化 | 第31-32页 |
·总碳和水溶性总碳的变化 | 第32-33页 |
·氮的变化 | 第33-35页 |
·C/N 和T 值的变化 | 第35-36页 |
·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 | 第36-37页 |
·堆肥腐熟度评价参数的确定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添加菌剂及堆肥回用对堆肥进程的影响 | 第39-48页 |
·引言 | 第39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9-40页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试验主要设备 | 第39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9-40页 |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40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pH 值的变化 | 第40-41页 |
·含水率的变化 | 第41-42页 |
·C/N 和T 值的变化 | 第42-43页 |
·NH4_+~-N 和NO_3~--N 的变化 | 第43-45页 |
·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