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耦合作用下室内温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插图索引 | 第13-15页 |
附表索引 | 第15-16页 |
符号注释表 | 第16-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2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8-20页 |
·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建筑蓄热耦合自然通风技术的优点 | 第19-20页 |
·自然通风建筑热特性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自然通风建筑热特性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因素分析类 | 第23-24页 |
·应用研究类 | 第24-25页 |
·模型工具类 | 第25-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课题来源 | 第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第2章 自然通风与蓄热研究综述 | 第28-46页 |
·自然通风研究综述 | 第28-32页 |
·自然通风的作用及原理 | 第28-30页 |
·自然通风量计算 | 第30-32页 |
·蓄热研究综述 | 第32-44页 |
·蓄热体简介 | 第32-33页 |
·蓄热体分类 | 第33-34页 |
·蓄热技术与保温和隔热 | 第34-35页 |
·蓄热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0页 |
·建筑蓄热的评价参数 | 第40-42页 |
·不同类型建筑的划分 | 第42-43页 |
·建筑蓄热体的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自然通风建筑室内温度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 第46-71页 |
·数学模型 | 第47-49页 |
·建筑模型 | 第47页 |
·通风模型 | 第47页 |
·气象数据 | 第47-48页 |
·建筑热过程方程 | 第48-49页 |
·数值差分方法 | 第49-52页 |
·区域离散化方法 | 第49-51页 |
·计算目标 | 第51-52页 |
·变流量与定流量下室内温度分析 | 第52-55页 |
·变流量与定流量下室内温度图形比较 | 第52页 |
·热压等效流量求解 | 第52-55页 |
·室内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69页 |
·外蓄热体性能影响 | 第55-60页 |
·外蓄热体绝热层影响 | 第60-63页 |
·内蓄热体性能影响 | 第63-65页 |
·流量影响 | 第65-66页 |
·热源影响 | 第66-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4章 自然通风建筑室内温度计算 | 第71-100页 |
·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计算 | 第72-73页 |
·简化模型分析 | 第73-82页 |
·定热源 | 第73-76页 |
·变热源 | 第76-77页 |
·内蓄热体与室内温度不等 | 第77-78页 |
·室内蓄热体温度非均匀分布 | 第78页 |
·考虑辐射 | 第78-82页 |
·结果分析 | 第82-90页 |
·平均温度 | 第82-84页 |
·衰减系数和延迟时间 | 第84-88页 |
·实际墙体中内外蓄热体作用 | 第88-90页 |
·模型应用 | 第90-98页 |
·自然通风房间室内空气温度估算 | 第90-92页 |
·自然通风房间室内蓄热体设计 | 第92页 |
·不同外围护结构比较 | 第92-93页 |
·间断运行房间响应时间计算 | 第93-95页 |
·自然通风建筑潜力分析 | 第95-98页 |
·小结 | 第98-100页 |
第5章 虚拟球法模拟室内蓄热作用 | 第100-113页 |
·虚拟球概念 | 第100-101页 |
·虚拟球理论 | 第101-102页 |
·非稳态导热球体蓄热作用分析 | 第102-108页 |
·球体和气体之间非稳态传热过程模型 | 第102-103页 |
·球体蓄热作用计算 | 第103-105页 |
·等效换热数 | 第105-108页 |
·误差分析 | 第108-111页 |
·Li 模型 | 第108-109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109页 |
·结果对比 | 第109-111页 |
·模型应用 | 第111-112页 |
·室内温度计算 | 第111-112页 |
·室内蓄热体设计 | 第112页 |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6章 夜间通风室内温度计算及实验验证 | 第113-131页 |
·夜间通风理论计算 | 第115-117页 |
·通风时间段已知的通风模式 | 第115-116页 |
·自动控制的通风模式 | 第116-117页 |
·夜间通风效果分析 | 第117-124页 |
·通风时间 | 第118-120页 |
·室内热源 | 第120-121页 |
·夜间通风换气次数 | 第121-122页 |
·外围护结构 | 第122-123页 |
·室内蓄热质 | 第123页 |
·昼夜温差 | 第123-124页 |
·夜间通风实验 | 第124-129页 |
·实验概况 | 第125-126页 |
·数学分析 | 第126-128页 |
·结果比较 | 第128-129页 |
·小结 | 第129-131页 |
结论 | 第131-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1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141-143页 |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的其他科研成果) | 第143-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