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44页 |
·课题背景 | 第19-20页 |
·柴油机微粒排放法规的发展概况 | 第20页 |
·柴油机排气微粒理化特性及生成机理概述 | 第20-22页 |
·柴油机排气微粒理化特性 | 第20-21页 |
·柴油机排气微粒生成机理 | 第21-22页 |
·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柴油机微粒排放前处理净化技术 | 第22-24页 |
·柴油机微粒排放机内净化技术 | 第24-25页 |
·柴油机微粒排放后处理净化技术 | 第25-28页 |
·微粒捕集器简介 | 第28-32页 |
·微粒捕集器技术要求 | 第28-29页 |
·微粒捕集器过滤材料 | 第29-30页 |
·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 | 第30-32页 |
·微粒捕集器研究进展 | 第32-41页 |
·微粒捕集器捕集特性研究进展 | 第32-34页 |
·微粒捕集器内气体和微粒运动沉积特性研究进展 | 第34-38页 |
·微粒捕集器再生特性研究进展 | 第38-41页 |
·课题研究意义与来源 | 第41-42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42-44页 |
第2章 壁流式微粒捕集器稳态捕集机理研究 | 第44-61页 |
·本章前言 | 第44页 |
·多孔介质捕集机理 | 第44-46页 |
·布朗扩散捕集机理 | 第45页 |
·直接拦截捕集机理 | 第45页 |
·惯性碰撞捕集机理 | 第45-46页 |
·综合捕集机理 | 第46页 |
·壁流式微粒捕集器稳态捕集模型 | 第46-51页 |
·物理模型及假设 | 第46-47页 |
·过滤壁面内排气微粒浓度控制方程 | 第47-48页 |
·基于填充床捕集理论的稳态捕集模型 | 第48-50页 |
·基于纤维补给理论的稳态捕集模型 | 第50-51页 |
·两种稳态捕集模型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51-58页 |
·排气流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排气温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过滤体体积的影响 | 第54-55页 |
·孔道密度的影响 | 第55页 |
·壁面厚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壁面孔隙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壁面微孔直径的影响 | 第57-58页 |
·模型验证 | 第58-60页 |
·试验对比 | 第58-59页 |
·与文献计算结果对比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3章 壁流式微粒捕集器瞬态捕集理论建模 | 第61-81页 |
·本章前言 | 第61页 |
·壁流式微粒捕集器瞬态捕集模型 | 第61-69页 |
·模型假设 | 第61-62页 |
·深床捕集阶段模型 | 第62-67页 |
·滤饼捕集阶段模型 | 第67-69页 |
·壁流式微粒捕集器瞬态捕集模型求解 | 第69-75页 |
·过滤壁面排气微粒浓度控制方程离散与求解 | 第69-74页 |
·过滤壁面孔隙率瞬态变化方程离散与求解 | 第74-75页 |
·微粒层瞬态变化方程离散与求解 | 第75页 |
·过滤壁面渗流阻力项的计算 | 第75页 |
·计算流程 | 第75页 |
·试验方案 | 第75-78页 |
·过滤壁面域层划分引起的误差分析 | 第78页 |
·瞬态捕集模型验证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壁流式微粒捕集器瞬态捕集机理研究 | 第81-103页 |
·本章前言 | 第81页 |
·瞬态捕集规律分析 | 第81-86页 |
·捕集效率变化历程 | 第81-82页 |
·微粒沉积特性及过滤体结构参数瞬态变化历程 | 第82-85页 |
·流动阻力瞬态变化历程 | 第85-86页 |
·瞬态捕集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第86-101页 |
·微粒粒径的影响 | 第87-90页 |
·排气流量的影响 | 第90-91页 |
·排气温度的影响 | 第91-93页 |
·过滤体长径比的影响 | 第93-94页 |
·孔道密度的影响 | 第94-97页 |
·壁面厚度的影响 | 第97-98页 |
·壁面孔隙率的影响 | 第98-100页 |
·壁面微孔孔径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壁流式微粒捕集器内微粒运动及沉积机理研究 | 第103-128页 |
·本章前言 | 第103页 |
·气粒两相流动理论概述 | 第103-106页 |
·连续介质模型 | 第104-105页 |
·颗粒轨道模型 | 第105页 |
·流体拟颗粒模型 | 第105-106页 |
·本章采用的气粒两相流动模型 | 第106页 |
·微粒捕集器内气粒两相流动模型 | 第106-109页 |
·气相流场建模 | 第106-108页 |
·排气微粒运动建模 | 第108-109页 |
·计算方法 | 第109-110页 |
·计算结果验证 | 第110-111页 |
·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111-124页 |
·计算方案 | 第111页 |
·微粒运动轨迹 | 第111-114页 |
·微粒粒径、部分滑移和布朗运动对微粒沉积分布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渗透率对速度场及微粒沉积分布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上游速度对速度场及微粒沉积分布的影响 | 第119-124页 |
·微粒捕集器内微粒运动及沉积机理分析 | 第124-126页 |
·布朗运动的评价 | 第124-126页 |
·微粒惯性的评价 | 第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6章 壁流式微粒捕集器微波再生理论建模 | 第128-161页 |
·本章前言 | 第128页 |
·微波再生系统概述 | 第128-132页 |
·微波加热基本原理 | 第128-129页 |
·微波再生系统组成 | 第129-131页 |
·微波再生系统工作原理 | 第131-132页 |
·微粒捕集器内微波场模式 | 第132-135页 |
·过滤体前端面反射能量理论分析 | 第135-140页 |
·过滤体前端面反射系数模型 | 第136-138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38-140页 |
·壁流式微粒捕集器微波再生模型 | 第140-150页 |
·模型假设 | 第140-141页 |
·模型推导及建立 | 第141-150页 |
·微波再生模型求解 | 第150-157页 |
·微波再生过程速度场及压力场求解 | 第150-153页 |
·微波再生过程温度场及微粒浓度场求解 | 第153-156页 |
·计算流程 | 第156-157页 |
·再生模型验证 | 第157-160页 |
·热再生模型验证 | 第157-158页 |
·微波再生模型验证 | 第158-160页 |
·本章小结 | 第160-161页 |
第7章 壁流式微粒捕集器微波再生机理研究 | 第161-188页 |
·本章前言 | 第161页 |
·微波再生规律分析 | 第161-167页 |
·微波能流密度变化历程 | 第161-162页 |
·过滤壁面温度和温度梯度变化历程 | 第162-164页 |
·微粒层和过滤壁面孔隙率变化历程 | 第164-165页 |
·渗流速度变化历程 | 第165-166页 |
·再生效率和压力损失变化历程 | 第166-167页 |
·微波再生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7-186页 |
·微波源位置的影响 | 第167-169页 |
·微粒层分布特性的影响 | 第169-174页 |
·过滤壁面内微粒的影响 | 第174-175页 |
·微粒沉积量的影响 | 第175-177页 |
·过滤体初始温度的影响 | 第177-178页 |
·排气流量的影响 | 第178-180页 |
·气流氧浓度的影响 | 第180-182页 |
·过滤体长径比的影响 | 第182-184页 |
·孔道密度的影响 | 第184-185页 |
·壁面厚度的影响 | 第185-186页 |
·本章小结 | 第186-188页 |
结论 | 第188-191页 |
参考文献 | 第191-203页 |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第203-205页 |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的科技成果 | 第205-206页 |
附录 C 程序源代码(部分) | 第206-221页 |
附录 C.1 求解填充床稳态捕集模型的 C++源代码(部分) | 第206-207页 |
附录 C.2 求解瞬态捕集模型的 C++源代码(部分 | 第207-212页 |
附录 C.3 求解微波再生模型的 C++源代码(部分) | 第212-221页 |
致谢 | 第2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