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城区社会工作对象需求及政府回应模式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7-10页
 一、研究背景第7页
 二、研究意义第7-9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9-10页
第一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和谐第10-18页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对象的界定第10-13页
  (一) 社会工作第10-11页
  (二) 社会工作对象第11-13页
 二、社会工作对象对社会潜在的影响第13-15页
  (一) 容易引发社会的动荡第13页
  (二) 社会工作对象中的高失业率可能带来高犯罪率第13-14页
  (三) 对社会的消极报复第14-15页
  (四) 容易引发对改革的误解第15页
 三、社会工作对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第15-18页
  (一) 弥补市场失灵第15-16页
  (二) 维护社会公正第16-18页
第二章 宝山区社会工作对象需求调查分析第18-30页
 一、调查方法与内容第18-19页
 二、数据分析第19-26页
  (一) 服务对象需求及影响因素第19-23页
  (二) 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第23-26页
 三、分析结论第26-30页
  (一) 服务对象需求层次发展第26-27页
  (二) 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第27-28页
  (三) 服务对象的未被满足的需求第28页
  (四) 社会工作者岗位设置第28页
  (五) 社会工作服务的性质第28-30页
第三章 基于社会工作需求的政府回应模式构建第30-44页
 一、基于社会工作需求的政府回应模式的选择第30-33页
  (一) 三种政府回应模式的比较第30-32页
  (二) 建立“民主治理型”政府回应模式的必要性第32-33页
 二、政府回应模式的内容体系第33-36页
  (一) 政府回应模式的基本内容第33-34页
  (二) 政府回应模式的特点第34-35页
  (三) 政府回应模式的作用第35-36页
 三、政府回应模式的实施机构第36-37页
  (一) 全面推动传统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改革第36-37页
  (二) 大力扶持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第37页
 四、政府回应模式的人才机制第37-43页
  (一) 社会工作专业化第37-40页
  (二) 社会工作职业化第40-43页
 五、政府回应模式的配套措施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少女人流的社会干预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社区管理模式探索--以浦东新区三林镇“镇管社区”模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