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9-10页 |
·文章框架 | 第10-12页 |
第2章 腐败与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 第12-17页 |
·引言 | 第12页 |
·食品安全领域的市场失灵:供给和需求分析 | 第12-15页 |
·信息不对称导致食品安全供给方市场失灵 | 第12-14页 |
·食品安全需求方面的市场失灵表现为其需求的公共物品特性 | 第14-15页 |
·政府干预、政府失灵与腐败 | 第15页 |
·本章总结 | 第15-17页 |
第3章 腐败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化 | 第17-27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腐败与食品安全:基本模型 | 第18-20页 |
·食品安全领域的腐败在政府内部深化:腐败链形成 | 第20-25页 |
·贿赂的第一个层次:私人厂商与普通官员 | 第21-23页 |
·贿赂的第二层次:普通官员和高层官员 | 第23-25页 |
·腐败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在行业内部深化:行业"潜规则"形成 | 第25-27页 |
第4章 腐败与食品安全:问题的结果 | 第27-30页 |
·福利分析 | 第27-29页 |
·腐败对食品行业结构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5章 腐败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 第30-34页 |
·重构食品安全监管链 | 第30-31页 |
·治理腐败 | 第31-33页 |
·本章总结 | 第33-34页 |
第6章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分析 | 第34-42页 |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 | 第34-37页 |
·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和评论 | 第37-42页 |
·政府的表现 | 第37-40页 |
·三鹿的表现 | 第40页 |
·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的解决机制:舆论主导型 | 第40页 |
·网络的力量 | 第40-42页 |
第7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路在何方 | 第42-48页 |
·《食品安全法》介绍 | 第42-44页 |
·《食品安全法》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 | 第44-45页 |
·对《食品安全法》的评价 | 第45-48页 |
·积极评价 | 第45-46页 |
·消极评价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