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1、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2、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3、研究方法 | 第13页 |
4、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5、研究基础和条件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关于民族旅游真实性研究的综述 | 第16-30页 |
·国外真实性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客观主义的真实性 | 第16-17页 |
·建构主义的真实性 | 第17-20页 |
·后现代主义的真实性 | 第20-21页 |
·存在主义的真实性 | 第21-22页 |
·国外真实性研究述评 | 第22-23页 |
·国内真实性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真实性理论的研究 | 第23-25页 |
·真实性的实证研究 | 第25-26页 |
·国内真实性研究述评 | 第26-27页 |
·民族旅游中的真实性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桃坪羌寨文化真实性解读 | 第30-51页 |
·桃坪羌寨概况 | 第30-32页 |
·桃坪羌寨概况 | 第30页 |
·桃坪羌寨旅游发展概况 | 第30-32页 |
·桃坪羌寨文化真实性解读 | 第32-51页 |
·物质文化真实性解读 | 第33-38页 |
·行为文化真实性解读 | 第38-46页 |
·精神文化真实性解读 | 第46-51页 |
第三章 旅游者对桃坪羌寨文化真实性的感知研究 | 第51-72页 |
·桃坪羌寨旅游者社会特征及偏好 | 第51-54页 |
·旅游者社会特征分析 | 第51-52页 |
·旅游者偏好 | 第52-54页 |
·旅游者对桃坪羌寨真实性评价 | 第54-56页 |
·旅游者对桃坪羌寨真实性需求研究 | 第54-55页 |
·旅游者对桃坪羌寨真实性评价 | 第55-56页 |
·影响旅游者对桃坪羌寨真实性体验的因素分析 | 第56-58页 |
·旅游者对桃坪羌寨文化要素真实性感知分析 | 第58-65页 |
·旅游者对物质文化真实性感知分析 | 第60-61页 |
·旅游者对行为文化真实性感知分析 | 第61-63页 |
·旅游者对精神文化真实性感知分析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旅游者对桃坪羌寨真实性的感知与实际情形的差异分析 | 第65-69页 |
·桃坪羌寨真实性开发模式探讨 | 第69-72页 |
·客观真实性开发模式 | 第69页 |
·建构真实性开发模式 | 第69-70页 |
·存在真实性开发模式 | 第70页 |
·桃坪羌寨真实性开发模式初探 | 第70-72页 |
第四章 基于真实性桃坪羌寨的旅游开发和保护对策 | 第72-88页 |
·物质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对策 | 第72-77页 |
·传统建筑 | 第72-73页 |
·羌寨聚落环境 | 第73-74页 |
·民族手工艺品 | 第74-75页 |
·旅游服务 | 第75-77页 |
·行为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对策 | 第77-80页 |
·民族歌舞与节庆习俗 | 第78-79页 |
·民族语言 | 第79页 |
·民族饮食 | 第79-80页 |
·精神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对策 | 第80-84页 |
·原住民价值观 | 第80-83页 |
·宗教信仰 | 第83-84页 |
·桃坪羌寨震后恢复重建 | 第84-88页 |
·桃坪羌寨受灾情况调查 | 第84-85页 |
·物质文化的恢复重建 | 第85-86页 |
·旅游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 | 第86页 |
·非物质文化的恢复重建 | 第86-8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附录 | 第92-94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后记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