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1页 |
| 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6-9页 |
| ·西方并购浪潮 | 第6-7页 |
| ·我国企业并购发展历史回顾 | 第7-8页 |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2 论文框架及基本内容 | 第9-11页 |
| 3 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1页 |
| 第二章 并购协同效应理论研究成果 | 第11-15页 |
| 1 西方国家并购协同效应领域成果介绍 | 第11-14页 |
| ·函数累加性协同效应 | 第12页 |
| ·价值链协同效应 | 第12-13页 |
| ·动态无形资源协同效应 | 第13页 |
| ·企业群协同效应 | 第13-14页 |
| ·核心能力动态协同效应 | 第14页 |
| 2 我国协同效应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 第三章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定义及分类 | 第15-24页 |
| 1 协同效应定义 | 第15-16页 |
| 2 协同效应类别 | 第16-24页 |
| ·市场力量协同效应(Market Power Synergy) | 第16-18页 |
| ·经营协同效应(Operational Synergy) | 第18-20页 |
| ·管理协同效应(Managerial Synergy) | 第20-21页 |
| ·财务协同效应(Financial Synergy) | 第21-24页 |
| ·营销协同效应 | 第24页 |
| 第四章 协同效应实证研究方法与协同效应陷阱 | 第24-31页 |
| 1 协同效应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 ·每股收益法(EPS) | 第26页 |
| ·从股东财富变化的角度计算协同效应 | 第26-27页 |
| ·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计算协同效应 | 第27-28页 |
| ·内部计算模型 | 第28页 |
| ·其他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 2 协同效应悖论 | 第29-31页 |
| 第五章 陶氏化学并购罗门哈斯案例分析 | 第31-42页 |
| 1 陶氏化学与罗门哈斯公司介绍 | 第31-32页 |
| ·关于陶氏化学与罗门哈斯 | 第31页 |
| ·收购方案 | 第31-32页 |
| 2 并购动机及并购前景 | 第32-34页 |
| ·高油价引起的成本原因 | 第33页 |
| ·公司业务战略调整 | 第33页 |
| ·多品牌发展战略 | 第33-34页 |
| ·提升市场竞争地位,实现并购协同效应 | 第34页 |
| 3 并购案例协同效应计算—事件研究法 | 第34-37页 |
| ·事件期及计量指标选择 | 第34-35页 |
| ·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 ·计量结果 | 第36-37页 |
| 4 实现预期并购协同效应存在风险 | 第37-42页 |
|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恶化 | 第37页 |
| ·并购交易久拖不决 | 第37-39页 |
| ·企业文化协同仍需时日 | 第39-40页 |
| ·现代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整合与成本控制的矛盾 | 第40页 |
| ·管理层人员安排及人才激励机制尚不充分 | 第40-41页 |
| ·决策执行要与员工,客户进行适当的沟通 | 第41-42页 |
| 第六章 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42-44页 |
| 后记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