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五四宪法和三六宪法的历史背景比较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两部宪法制定之历史背景的相似点 | 第11-16页 |
一、苏联三六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 第11-13页 |
二、中国五四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 第13-16页 |
第二节 两部宪法制定之历史背景的不同点 | 第16-18页 |
一、苏联三六宪法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已取得重要成果的事实 | 第16-17页 |
二、中国五四宪法反映的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事实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五四宪法和三六宪法的历史观比较 | 第18-23页 |
第一节 苏联三六宪法缺乏历史意识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中国五四宪法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 | 第19-23页 |
一、五四宪法序言和刘少奇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突出表现了从历史中寻求依据的思维方式 | 第19-22页 |
二、从历史中寻求依据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特征之一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五四宪法和三六宪法的结构比较 | 第23-29页 |
第一节 两部宪法结构上的相同点:同属于"政治引导型"宪法 | 第23-25页 |
一、何为"政治引导型"宪法 | 第23-24页 |
二、五四宪法和三六宪法都具有"政治引导型"的特征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两部宪法结构上的不同点:五四宪法的调整及原因 | 第25-29页 |
第四章 五四宪法和三六宪法的政治性和法律性比较 | 第29-34页 |
第一节 两部宪法的相同点:都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 第29-31页 |
一、何为宪法的政治性 | 第29-30页 |
二、三六宪法和五四宪法的政治性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两部宪法的不同点:五四宪法的法律性逊于三六宪法的法律性 | 第31-34页 |
一、何为宪法的法律性 | 第31-32页 |
二、五四宪法在法律性上逊于三六宪法 | 第32-34页 |
第五章 五四宪法和三六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比较 | 第34-39页 |
第一节 两部宪法的相同点:均确认消极权利并重视对积极权利的保障 | 第34-38页 |
一、均确认公民的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 | 第34-35页 |
二、均重视公民积极权利实现的保障 | 第35-38页 |
第二节 两部宪法的不同点:公民基本权利的顺序和范围稍有不同 | 第38-39页 |
第六章 五四宪法和三六宪法的权力配置模式比较 | 第39-43页 |
第一节 两部宪法的相同点:在权力配置上均放弃横向制约机制而采取民主集中制 | 第39-41页 |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 | 第39-40页 |
二、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原因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两部宪法的不同点:国家机构设置上的差异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