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知识产权权利限制指导思想第12-20页
 第一节 公平定理第12-15页
  一、人们对公平的误解第12-13页
  二、公平的哲学含意第13-15页
  三、公平定理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指导意义第15页
 第二节、利益平衡原则的弊端第15-19页
  一、立足于矛盾的斗争性这个单一的角度消极地解决问题第15-16页
  二、利益平衡原则已病入膏盲第16-18页
  三、立法和司法依赖利益平衡原则的原因和实质第18页
  四、利益平衡原则在哲学上讲不通第18-19页
 第三节、公平原则与利益平衡原则的优劣和取舍第19-20页
第二章 知识产权限制的客体论:知识产权是什么?第20-34页
 第一节 洛克和卢梭的财产权理论既不正当也不科学第20-23页
 第二节、法律承认社会的法律关系主体地位的必要性第23-25页
  一、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础。第23页
  二、是正确处理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础。第23-24页
  三、是社会科学找回正当性和科学性的基础第24页
  四、是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危机问题的需要第24-25页
  五、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基础第25页
 第三节 物权的来源、本质和客体以及物之交易的法学机理第25-28页
  一、物权的来源第25-26页
  二、物权的客体第26-27页
  三、物权的本质第27页
  四、物之交易的法学机理第27-28页
 第四节 知识产权的来源、客体、本质以及可财产性信息交易的法学机理第28-32页
  一、知识产权的来源第28页
  二、知识产权的的客体第28-29页
  三、知识产权的本质第29-31页
  四、可财产性信息传播的法学机理第31页
  五、知识产权是垄断权、普通的私权还是特权?第31-32页
  六、知识产权是一种传播权?第32页
 第五节、知识支配权是自然权利还是法定权利?第32-34页
第三章 知识产权限制的本质论第34-38页
 第一节 知识产权限制的定义第34页
 第二节 知识产权限制的本质第34-36页
 第三节 设定、保护知识产权人的权利与设定、运行其义务的关系第36页
 第四节 对知识产权滥用规制的反思第36-38页
第四章 知识产权限制的原因论第38-43页
 第一节 从法的价值的角度得出的结论第38页
 第二节 从哲学的角度得出的结论第38-39页
 第三节 从知识法律关系本质的角度得出的结论第39页
 第四节 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得出的结论第39-41页
  一、从知识产品属性的角度得出的结论第39-40页
  二、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得出的结论第40-41页
 第五节、从国际法的角度得出的结论第41-43页
第五章、知识产权限制的正当目的论第43-48页
 第一节、关于西方国家知识产权法的对内目的第43-44页
 第二节、关于西方国家知识产权法的对外目的第44-45页
 第三节、对内目的和对外目的的关系第45-46页
 第四节、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正当目的第46-48页
  一、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宏观目的第46页
  二、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微观目的和综观目的[]第46-48页
第六章、知识产权限制的工具论第48-73页
 第一节、既有知识产权限制工具的分类第48-50页
  一、内部限制和外部限制第48页
  二、对权利内容或客体的限制和对权利行使的限制第48-49页
  三、基于人类共同利益的限制、基于国际条约的限制和基于内国利益的限制第49-50页
 第二节、对既有工具理论缺陷的反思第50-51页
  一、关于作为特权和霸权限制还是作为私权限制的问题第50-51页
  二、关于是知识支配权限制还是知识法律关系重构和规制的问题第51页
  三、关于既有工具理论如何完善的问题第51页
 第三节、建立反垄断许可制度第51-57页
  一、反垄断许可制度在法理上的正当性第51-53页
  二、建立反垄断许可的必要性第53-56页
  三、反垄断许可的科学性和积极意义第56页
  四、被许可的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问题第56-57页
  五、适用范围: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软件著作权等第57页
  六、适用程序:第57页
 第四节、建立新计划许可制度第57-63页
  一、关于计划许可第57-59页
  二、新计划许可的定义及其与计划许可的关系第59页
  三、新计划许可的正当性依据第59-61页
  四、适用范围第61页
  五、适用程序第61页
  六、新计划许可条件下,中国产品的出口问题第61页
  七、对标准专利滥用的规制第61-63页
 第五节、政府对可财产性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分配进行科学干预第63-67页
 第六节、规制微软知识霸权第67-73页
  一、西方知识支配权制度的弊端第67-71页
  二、规制微软知识霸权第71-73页
结论第73-76页
参考文献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受贿犯罪结果之分层与罪责
下一篇:中国五四宪法和苏联三六宪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