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企业之间相互借款法律效力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一、企业间借款合同的定义、现状及类型第10-15页
 (一) 企业间借款合同的定义第10页
 (二) 企业间借款合同的现状第10-11页
 (三) 企业间借款合同的类型第11-15页
  1. 联营形式的借款第11页
  2. 投资形式的借款第11-12页
  3. 存单表现形式的借款第12页
  4. 票据形式的借款第12页
  5. 融资租赁形式的借款第12页
  6. 补偿贸易方式的借款第12-13页
  7. 委托理财形式的借款第13页
  8. 买卖赊欠形式的借款第13页
  9. 空买空卖形式的借款第13页
  10. 虚拟回购形式的借款第13-14页
  11. 串通交易形式的借款第14页
  12. 替代形式的借款第14-15页
二、企业间借款合同产生的原因、性质、特点第15-21页
 (一) 企业间借款合同产生的原因第15-19页
  1. 经济体制的剧烈变动与金融体制的不相适应第15-16页
  2. 金融乏力,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第16-18页
  3. 社会上大量非规范资金的存在第18页
  4. 司法的宽容甚至纵容第18-19页
 (二) 企业间借款合同的性质第19-20页
 (三) 企业间借款合同的特点第20-21页
  1. 企业间借款的主体复杂第20页
  2. 企业间借款形式多样第20页
  3. 企业间相互借款的目的不一第20页
  4. 企业间相互借款的资金来源复杂第20页
  5. 企业间相互借款的资金数额巨大第20-21页
三、企业间借款合同的法律法理评析第21-24页
 (一) 在法律理论及政策方面的评析第21-22页
 (二) 法律规范方面的评析第22-24页
四、企业间借款合同的效力认定第24-29页
 (一) 有效的认定情形第25页
  1. 企业以自身拥有的合法资金相互调剂,约定合理利息的合同应认定有效第25页
  2. 联营协议、合作协议中的保底条款可以认定为有效第25页
  3. 其他形式的企业间借款合同也可以认定为有效第25页
 (二) 无效的认定情形第25-26页
  1. 是专门以高额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第25-26页
  2. 是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人道主义及公益意义的企业之间的借款第26页
  3. 转贷银行贷款的借款合同第26页
  4. 以从事非法活动为目的的借款合同第26页
  5. 从事非法金融业务的借款合同第26页
 (三) 企业之间无效借款合同的处理第26-29页
  1. 对借款本金的处理第27页
  2. 对借款利息和损失的处理第27-29页
五、企业间借款合同的效力认定新认识、新标准第29-33页
 (一) 现行企业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判断的反思第29-31页
  1. 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方面第29页
  2. 经济、金融体制方面第29-31页
 (二) 构建企业间借款法律效力判断的新标准第31-33页
  1. 设立“企业货币借款合同纠纷”这一新型经济纠纷案由第31页
  2. 有区别的认可企业间借款的法律效力第31-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5页
致谢第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构想
下一篇:倒按揭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