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研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 第三人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演进第9-10页
第一章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现状第10-11页
 第一节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现行立法第10-11页
第二章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立法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11-22页
 第一节 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不完善且相互冲突第11-13页
 第二节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法律规定的缺陷和不足第13-17页
  一、参诉标准模糊第13页
  二、参诉方式设计不科学第13-17页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和困境第17-18页
  一、漏加、错加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导致裁判错误或者管辖争议第17-18页
  二、通过滥加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实现地方保护主义第18页
  三、为逃避地域管辖刻意制造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案件第18页
 第四节 学理上的诸种观点与学说第18-22页
  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法律地位第19-20页
  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效力第20-21页
  三、第三方被告和辅助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第21-22页
第三章 第三人制度的比较法研究和分析第22-29页
 第一节 美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第22-23页
  一、权利参加(intervention of right)第22-23页
  二、许可参加(permissive intervention)第23页
  三、第三当事人诉讼(impleader)第23页
 第二节 法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第23-24页
  一、任意参加中的从参加(intrevention accesoire)第24页
  二、强制参加(intervention force)第24页
 第三节 日本的诉讼第三人制度第24-26页
  一、辅助参加人第24-25页
  二、共同诉讼的辅助参加人第25页
  三、告知参加第25-26页
 第四节 德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第26-27页
  一、主参加诉讼第26页
  二、辅助参加诉讼第26-27页
 第五节 比较法研究总结第27-29页
第四章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立法框架内的解读第29-34页
 第一节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设立的原因第29-30页
 第二节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涵义之解读第30-34页
  一、诉讼标的第30-31页
  二、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第31-34页
第五章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第34-44页
 第一节 参诉标准、参诉方式、参诉时间及诉讼地位的重构第34-38页
  一、参诉标准的廓清第34-35页
  二、参诉方式的重新设置第35-36页
  三、参诉时间的明确第36-37页
  四、诉讼地位的完善第37-38页
 第二节 参加制度、管辖异议权以及主体资格异议制度的完善第38-42页
  一、参加制度第38-39页
  二、管辖异议权第39-41页
  三、赋予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主体资格异议制度第41-42页
 第三节 完善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则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致谢第45-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突发性食品卫生事件中消费者群体诉讼的研究--以“三鹿奶粉案”为典型
下一篇:论集团诉讼在我国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