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假释本质的重新审视 | 第10-17页 |
一、假释的法律本质的观念评析 | 第11-13页 |
二、假释权利说的提倡及对假释适用条件的制约 | 第13-17页 |
(一) 假释权利说的提倡 | 第13-15页 |
(二) 假释权利说之于假释适用条件的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假释适用的形式条件 | 第17-26页 |
一、假释适用的刑种条件 | 第17-21页 |
(一) 境外假释适用的刑种条件的比较分析 | 第17-19页 |
(二) 我国假释适用的刑种条件 | 第19-21页 |
二、假释适用的时间条件 | 第21-26页 |
(一) 国外刑法假释适用的时间条件比较研究 | 第21-23页 |
(二) 我国刑法假释适用时间条件的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假释适用的实质条件 | 第26-30页 |
一、境外假释适用实质条件的比较研究 | 第26-27页 |
(一) 罪犯在服刑期内的表现 | 第26-27页 |
(二) 罪犯的人身危险性 | 第27页 |
二、我国假释适用实质条件的适用与完善 | 第27-30页 |
(一) 对我国假释适用实质条件的理解 | 第27-29页 |
(二) 假释实质条件的完善——增加假释犯的危险评价机制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假释适用的消极条件 | 第30-35页 |
一、国外假释适用消极条件的规定 | 第30页 |
二、我国假释适用消极条件的评析及完善 | 第30-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