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安全职业适应性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4-15页 |
·国内安全职业适应性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5-17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安全职业适应性概述 | 第17-26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安全行为学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事故致因理论 | 第19-23页 |
·安全职业适应性概述 | 第23-26页 |
·安全职业适应性概念 | 第23页 |
·安全职业适应性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安全职业适应性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3 S供电局运行人员基于认知能力的初步分析 | 第26-34页 |
·认知能力概述 | 第26-27页 |
·认知能力概念 | 第26页 |
·认知能力的测量方法 | 第26-27页 |
·S供电局运行人员工作特点及其职业素质要求 | 第27-30页 |
·供电局运行人员工作特点 | 第27-28页 |
·供电局运行人员职业素质要求 | 第28-30页 |
·S供电局运行人员对认知能力的初步分析 | 第30-34页 |
·对S供电局运行人员工作日志的分析 | 第30-31页 |
·对操作票的资料统计分析 | 第31-34页 |
4 S供电局运行人员安全职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 第34-53页 |
·S供电局运行人员安全职业适应性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46页 |
·注意力 | 第34-37页 |
·记忆力 | 第37-41页 |
·思维力 | 第41-42页 |
·观察力 | 第42-45页 |
·想象力 | 第45-46页 |
·五大认知能力指标内涵说明 | 第46-48页 |
·注意力 | 第46-47页 |
·记忆力 | 第47页 |
·观察力 | 第47页 |
·想象力 | 第47-48页 |
·思维力 | 第48页 |
·S供电局运行人员安全职业适应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8-53页 |
·安全评价指标权重方法介绍 | 第48-49页 |
·五大认知能力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德尔菲法 | 第49-50页 |
·S供电局运行人员安全职业适应性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0-53页 |
5 S供电局运行人员安全职业适应性评价体系 | 第53-64页 |
·构建S供电局运行人员基于五大认知能力适应性模型 | 第53-55页 |
·基于五大认知能力的构建模式 | 第53-54页 |
·构建S供电局运行人员基于五大认知能力适应性模型 | 第54-55页 |
·S供电局运行人员安全职业适应性评价体系 | 第55-60页 |
·S供电局运行人员基于五大认知能力的岗位匹配评价 | 第55-56页 |
·S供电局运行人员基于五大认知能力的工作适应性评价 | 第56-58页 |
·S供电局运行人员安全职业适应性评价体系 | 第58-60页 |
·安全职业适应性评价体系应用实证研究 | 第60-64页 |
·注意力培训提升意见 | 第61页 |
·记忆力培训提升意见 | 第61-62页 |
·思维力培训提升意见 | 第62页 |
·观察力培训提升意见 | 第62-63页 |
·想象力培训提升意见 | 第63-64页 |
6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