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全球风力发电产业现状 | 第13-15页 |
| ·国际风力发电现状及前景 | 第13页 |
| ·国内风力发电现状及前景 | 第13-15页 |
|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 | 第15-16页 |
|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策略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7页 |
| ·本课题的结构 | 第17-19页 |
| 第2章 MW级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的研究 | 第19-41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风特性对偏航系统的影响 | 第19-27页 |
| ·风向信号的分析 | 第19-21页 |
| ·风向 | 第19页 |
| ·风向的测量 | 第19-21页 |
| ·风速的分析 | 第21-27页 |
| ·风速的测量 | 第21-23页 |
| ·风速分布模型 | 第23-25页 |
| ·风速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 ·风速的仿真模型 | 第26-27页 |
|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分析 | 第27-40页 |
| ·偏航控制原理 | 第28-30页 |
| ·偏航控制系统的结构分析 | 第30-34页 |
| ·偏航控制器 | 第31页 |
| ·风向传感器 | 第31-33页 |
| ·解缆传感器 | 第33-34页 |
| ·偏航系统的控制过程 | 第34-40页 |
| ·风向标控制的自动偏航 | 第35-36页 |
| ·风向标控制的90°侧风 | 第36-37页 |
| ·人工偏航 | 第37-38页 |
| ·自动解缆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概述 | 第41-51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组成 | 第41-42页 |
| ·MW级双馈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 | 第42-44页 |
|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流程 | 第44页 |
|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44-49页 |
| ·三相静止坐标下双馈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45-47页 |
| ·双馈发电机坐标变换数学模型 | 第47-49页 |
| ·从三相到两相三维静止坐标变换(Clarke变换) | 第47-48页 |
| ·两相静止和两相旋转之间的坐标变换 | 第48-49页 |
| ·双馈发电机坐标变换数学模型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4章 MW级风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优化 | 第51-67页 |
| ·引言 | 第51-52页 |
| ·基于风向标控制的偏航控制系统 | 第52页 |
| ·基于爬山算法的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 | 第52-60页 |
| ·爬山算法的原理 | 第52-54页 |
| ·爬山算法在偏航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第54-55页 |
| ·偏航系统控制策略的设计 | 第55-60页 |
| ·基于爬山算法的功率控制 | 第56-58页 |
| ·反馈控制的设计 | 第58页 |
| ·控制器的选用 | 第58-60页 |
| ·基于爬山算法偏航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60-64页 |
| ·基于爬山算法偏航控制系统的实现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 ·总结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4-75页 |
| 附录B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