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Summary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第一节 牲牛资源概况及耗牛肉质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 耗牛资源概况 | 第12-13页 |
2 耗牛肉质研究进展 | 第13页 |
第二节 畜禽肉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 畜禽肉品质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2 评定肉品质的指标 | 第14-16页 |
·肉色 | 第14页 |
·肌肉pH值 | 第14-15页 |
·系水力 | 第15-16页 |
·肌内脂肪含量 | 第16页 |
·大理石花纹 | 第16页 |
·嫩度 | 第16页 |
3 影响畜禽肉品质的因素 | 第16-20页 |
·肉质本身内在因素 | 第17-18页 |
·畜种、年龄和性别对肉品质的影响 | 第18页 |
·肌肉部位对肉品质的影响 | 第18页 |
·营养水平对肉品质的影响 | 第18-19页 |
·宰前处理因素对肉品质的影响 | 第19页 |
·烹调方法对肉品质的影响 | 第19页 |
·基因型对肉品质的影响 | 第19-20页 |
·宰后成熟对肉品质的影响 | 第20页 |
第三节 钙蛋白醉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1 钙蛋白酶系统的结构 | 第20-22页 |
2 钙蛋白酶系统的生理学功能 | 第22-24页 |
·钙蛋白酶系统在肌肉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钙蛋白酶系统在动物体病原活动中发挥作用 | 第23页 |
·钙蛋白酶系统在屠宰后肉嫩化过程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3 钙蛋白酶系统对肌肉嫩化的调控机制 | 第24-25页 |
·μ-Calpain的活性调节 | 第24页 |
·μ-Calpain的自溶 | 第24页 |
·CAST的调节 | 第24-25页 |
4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与肉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第四节 SSCP技术的研究 | 第26-29页 |
1 PCR-SSCP的产生和建立 | 第27页 |
2 PCR-SSCP技术原理 | 第27页 |
3 PCR-SSCP的特点 | 第27-28页 |
4 PCR-SSCP方法的应用 | 第28-29页 |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40页 |
第一节 试验材料 | 第31-33页 |
1 样品采集 | 第31页 |
2 试验试剂 | 第31页 |
3 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4 引物设计和合成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试验方法 | 第33-40页 |
1 肉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燕煮损失和剪切力的测定 | 第33页 |
·失水率的测定 | 第33-34页 |
·熟肉损失的测定 | 第34页 |
·pH值测定方法 | 第34页 |
·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2 多态性检测 | 第34-39页 |
·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PCR反应 | 第35页 |
·SSCP反应 | 第35-37页 |
·结果测序 | 第37-39页 |
3 统计与分析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0-54页 |
第一节 CAST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分析 | 第40-43页 |
1 PCR扩增结果 | 第40页 |
2 SSCP检测结果与测序分析 | 第40-42页 |
3 CAST基因分子遗传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耗牛群体CAST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 | 第42-43页 |
·多态信息含量(PIC)、纯合度(Ho)和杂合度(He) | 第43页 |
·单倍型结果分析 | 第43页 |
第二节 耗牛CAST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54页 |
1 CAST Ⅰ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2 G108A/A115G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9页 |
3 A130G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4 单倍型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50-5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4-60页 |
第一节 CAST基因多态性分析 | 第54-55页 |
第二节 CAST基因多态性与牦牛肉质性状相关性 | 第55-60页 |
1 CAST基因多态性对剪切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2 CAST基因多态性对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3 CAST基因多态性对失水率的影响 | 第57页 |
4 CAST基因多态性对熟肉损失的影响 | 第57页 |
5 CAST基因多态性对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6 CAST基因多态性对水分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7 CAST基因多态性对蒸煮损失和pH值的影响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有 | 第68-69页 |
导师简介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