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9页 |
1 兽药残留现状 | 第12-13页 |
2 兽药残留危害 | 第13-14页 |
3 国内外兽药残留监控 | 第14-16页 |
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试验研究 | 第19-44页 |
1 材料 | 第19-21页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页 |
·实验动物和细胞 | 第20页 |
·主要耗材 | 第20-21页 |
2 方法 | 第21-29页 |
·新霉素完全抗原的制备 | 第21页 |
·新霉素-蛋白质偶联物的制备 | 第21页 |
·偶联物浓度测定 | 第21页 |
·偶联效果鉴定 | 第21页 |
·新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1-26页 |
·动物免疫 | 第21-22页 |
·融合 | 第22-23页 |
·饲养细胞的制备 | 第22页 |
·融合 | 第22-23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23-24页 |
·检测板抗原包被浓度的确定 | 第23页 |
·检测板的准备 | 第23-24页 |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建株 | 第24页 |
·筛选 | 第24页 |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培养及建株 | 第24页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 | 第24页 |
·亚类鉴定 | 第24-25页 |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及鉴定 | 第25-26页 |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25-26页 |
·抗体纯化效果鉴定 | 第26页 |
·检测新霉素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 | 第26-27页 |
·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26-27页 |
·间接竞争ELISA(ciELISA)操作程序和检测标准曲线 | 第27页 |
·检测新霉素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 | 第27-28页 |
·NEO-HRP偶联物的制备 | 第27页 |
·单抗最佳包被浓度和NEO-HRP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27-28页 |
·直接竞争ELISA(cELISA)操作程序和检测标准曲线 | 第28页 |
·检测样品中新霉素残留的直接竞争ELISA(cELISA)方法 | 第28-29页 |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28-29页 |
·样品基质干扰试验 | 第29页 |
·样品添加与回收试验 | 第29页 |
·同类药物的交叉反应性 | 第29页 |
3 结果 | 第29-37页 |
·新霉素完全抗原的制备 | 第29-30页 |
·偶联物浓度测定 | 第29-30页 |
·偶联效果鉴定 | 第30页 |
·新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0-33页 |
·动物免疫 | 第30-31页 |
·融合 | 第31页 |
·检测板抗原包被浓度的确定 | 第31页 |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建株 | 第31页 |
·亚类鉴定 | 第31-32页 |
·抗体纯化效果鉴定 | 第32-33页 |
·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新霉素方法的建立 | 第33-35页 |
·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33页 |
·标准检测曲线绘制 | 第33-35页 |
·检测新霉素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建立 | 第35-36页 |
·单抗最佳包被浓度和NEO-HRP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35页 |
·标准检测曲线绘制 | 第35-36页 |
·检测样品中新霉素残留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36-37页 |
·样品基质干扰 | 第36页 |
·样品添加与回收试验 | 第36-37页 |
·同类药物的交叉反应性 | 第37页 |
4 讨论 | 第37-44页 |
·新霉素完全抗原的制备 | 第37-40页 |
·新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0-41页 |
·检测新霉素间接竞争ELISA方法 | 第41页 |
·检测新霉素直接竞争ELISA方法 | 第41页 |
·检测新霉素残留的免疫分析方法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