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人脸识别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 | 第16-36页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 | 第16-20页 |
·PCA的基本原理 | 第16-19页 |
·基于PCA的人脸识别方法 | 第19-20页 |
·基于矩阵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 | 第20-23页 |
·2DPCA的基本原理 | 第20-23页 |
·基于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 | 第23页 |
·最近邻判别方法 | 第23-24页 |
·基于小波变换和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 | 第24-30页 |
·小波变换的原理 | 第24-26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分解与重构 | 第26-28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 | 第28-3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不同人脸库中2DPCA的识别率比较 | 第31-32页 |
·PCA与2DPCA的识别率比较 | 第32-34页 |
·小波变换+PCA方法与小波变换+2DPCA方法的比较 | 第34-35页 |
·小波变换前后PCA与2DPCA的识别率比较 | 第35-36页 |
第3章 基于类内主成分分析重建的人脸识别 | 第36-46页 |
·基于类内PCA重建的人脸识别方法 | 第36-39页 |
·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实现步骤 | 第37-38页 |
·重建效果 | 第38-39页 |
·基于类内2DPCA重建的人脸识别方法 | 第39-42页 |
·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实现步骤 | 第40页 |
·重建效果 | 第40-4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不同训练样本下改进方法与类内PCA重建方法的比较 | 第42-44页 |
·不同维数下改进方法与类内PCA重建方法的比较 | 第44-46页 |
第4章 小波包融合和矩阵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 | 第46-64页 |
·小波包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 第46-54页 |
·小波包变换原理 | 第46-48页 |
·图像的小波包分解 | 第48-49页 |
·高频子图的选取 | 第49-54页 |
·信息融合方法 | 第54-56页 |
·信息融合方法的分类 | 第54-56页 |
·决策层融合方法的实现 | 第56页 |
·小波包融合和矩阵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不同训练样本下改进方法与小波+2DPCA方法的比较 | 第57-60页 |
·不同维数下改进方法与小波+2DPCA方法的比较 | 第60-61页 |
·改进方法与小波+PCA、小波+2DPCA的比较 | 第61-6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前景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