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基本原理与分类 | 第14-15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易降解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难降解废水处理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处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处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偶氮染料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空气阴极单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建与启动运行 | 第22-36页 |
·装置与材料 | 第22-26页 |
·实验装置 | 第22-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电极材料 | 第24-25页 |
·阳极接种污泥、营养液 | 第25-26页 |
·其他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MFC 启动与运行方法 | 第26-27页 |
·电压与电流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极化曲线与功率密度曲线的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电池内阻的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电池的循环伏安测定方法 | 第29页 |
·生物膜形态观察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输出电压 | 第30-31页 |
·功率密度曲线 | 第31-32页 |
·电池的EIS | 第32-33页 |
·电池的CV | 第33-34页 |
·阳极生物膜形态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共基质下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刚果红的脱色降解特性 | 第36-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试剂 | 第36-37页 |
·仪器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染料脱色率的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中间产物的测定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共基质下MFC 对刚果红的脱色降解特性 | 第38-40页 |
·共基质下MFC 对刚果红的脱色降解的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MFC 脱色刚果红的中间产物 | 第43-48页 |
·刚果红在MFC 中脱色机制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以共基质刚果红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 | 第51-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以共基质刚果红为燃料的MFC 产电性能 | 第51-54页 |
·以共基质刚果红为燃料的MFC 产电影响因素 | 第54-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共基质刚果红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脱色与产电的相互关系 | 第60-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3页 |
·产电对MFC 脱色刚果红的影响 | 第60-61页 |
·脱色对MFC 产电的影响 | 第61-62页 |
·共基质刚果红空气阴极单室型 MFC 同步产电与脱色的调控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