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提出及其发展阶段第12-22页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提出及科学内涵第12-13页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形成条件第13-15页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历史进程第15-22页
  1. 大众化思想的起步阶段第15-16页
  2. 大众化思想的第一次飞跃第16-19页
  3. 大众化思想的第二次飞跃第19-22页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科学体系第22-32页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理论前提第22-23页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基本特征第23-28页
  1. 大众化思想是主体自愿和客体需要的统一第24-25页
  2. 大众化思想是情感真切化、内容生活化和形式艺术化的统一第25-26页
  3. 大众化思想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第26-27页
  4. 大众化思想是知"道"、成"道"和行"道"的统一第27-28页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实现途径第28-32页
  1. 大众化的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撑第28-29页
  2. 大众化的制度保障第29页
  3. 大众化的直接途径和基础性工作第29-32页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当代价值第32-41页
 (一) 是新时期彰显马克思主义旺盛生命力的需要第32-34页
  1. 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性第32页
  2. 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性第32-33页
  3. 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紧迫性第33-34页
 (二) 是新形势下深刻的理解和遵循党的执政规律的需要第34-36页
  1. 有助于理解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要性第34-35页
  2. 有助于理解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要性第35页
  3. 有助于理解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第35-36页
 (三) 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第36-38页
  1. 有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功能第37-38页
  2. 有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功能第38页
 (四) 有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38-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附录第45-47页
后记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法律机制研究
下一篇:保定市高校教师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