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缩聚类树脂及塑料论文--酚醛类树脂及塑料论文

脲醛树脂壁材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微胶囊技术简介第12-17页
     ·微胶囊的概念第12-13页
     ·微胶囊囊芯和囊壁材料的选择第13-14页
     ·微胶囊的合成方法第14-17页
   ·微胶囊化技术的应用第17-18页
   ·脲醛树脂微胶囊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第18-20页
     ·脲醛树脂微胶囊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第20-21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21-24页
第2章 一步法制备脲醛树脂微胶囊工艺研究第24-37页
   ·前言第24-25页
   ·实验部分第25-27页
     ·主要原料第25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5页
     ·实验过程第25-26页
     ·测试与表征第26-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5页
     ·尿素和甲醛的化学反应第27页
     ·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第27-28页
     ·微胶囊的形成过程第28-29页
     ·反应工艺对微胶囊形态的影响第29-34页
     ·氯化铵对合成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影响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制备过程及形态、性能的影响第37-60页
   ·前言第37页
   ·实验部分第37-40页
     ·主要原料第37-38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8页
     ·实验过程第38-39页
     ·测试与表征第39-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59页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第40页
     ·表面活性剂类型对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影响第40-49页
     ·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对制备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影响第49-51页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第51-53页
     ·微胶囊合成的正交试验分析第53-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层状蒙脱土的引入及其对微胶囊形态、性能的影响第60-73页
   ·前言第60-62页
   ·实验部分第62-64页
     ·主要原料第62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2页
     ·实验过程第62-63页
     ·测试与表征第63-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1页
     ·蒙脱土在脲醛树脂中的剥离机理第64-65页
     ·微胶囊囊壁化学结构的表征第65-66页
     ·蒙脱土的反应剥离第66-67页
     ·蒙脱土的加入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的影响第67-68页
     ·蒙脱土的加入对微胶囊粒径分布的影响第68-69页
     ·蒙脱土的加入对微胶囊阻隔性能的影响第69-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微胶囊的引入对环氧树脂阻尼性能的影响第73-87页
   ·前言第73页
   ·实验部分第73-75页
     ·主要原料第73-74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74页
     ·实验过程第74-75页
     ·测试与表征第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85页
     ·阻尼材料的阻尼机理及阻尼性能的评价方法第75-76页
     ·微胶囊含量对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6-78页
     ·微胶囊粒径对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8-80页
     ·微胶囊芯材类型对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动态力学性能能的影响第80-82页
     ·微胶囊/环氧复合材料低频下阻尼性能第82页
     ·微胶囊的加入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2-85页
     ·破坏断面扫面电镜观察第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6章 微胶囊在聚氨酯中的引入及其对材料阻尼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7-107页
   ·前言第87-89页
   ·实验部分第89-91页
     ·主要原料第89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89页
     ·实验过程第89-90页
     ·测试与表征第90-91页
   ·结果与讨论第91-106页
     ·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原理第91-95页
     ·聚氨酯弹性体合成工艺的优化第95-99页
     ·复合材料的密度分析第99页
     ·聚合物的水声声衰减能力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关系第99-101页
     ·微胶囊/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温度谱第101-103页
     ·微胶囊/聚氨酯复合材料的频率谱第103-104页
     ·微胶囊/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104-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7章 结论及展望第107-110页
   ·全文总结第107-108页
   ·需进一步展开的工作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7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碳纤维生长速率及形态调控
下一篇:CO催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反应机理、催化剂和动力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