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与任务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研究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研究评述 | 第19页 |
2.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理论分析 | 第19-32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概念内涵分析 | 第19-22页 |
·土地整理内涵分析 | 第19-21页 |
·新农村建设内涵分析 | 第21-22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 第22-26页 |
·统筹理论 | 第22-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24页 |
·土地利用区位理论 | 第24-25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5-26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分析 | 第26-28页 |
·本质统一性 | 第26-27页 |
·相互促进性 | 第27-28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内容分析 | 第28-32页 |
·新农村建设内容 | 第28-29页 |
·土地整理内容 | 第29-31页 |
·二者统筹结合内容 | 第31-32页 |
3. 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 第32-46页 |
·河南省土地整理现状 | 第32-36页 |
·土地整理形式 | 第33-36页 |
·分析评价 | 第36页 |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现状 | 第36-40页 |
·新农村建设形式 | 第38-39页 |
·新农村建设分析评价 | 第39-40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现状 | 第40-43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43-46页 |
·政策法规问题 | 第43页 |
·领导组织问题 | 第43页 |
·资金来源配置问题 | 第43-44页 |
·规划科学衔接问题 | 第44页 |
·工程质量问题 | 第44-45页 |
·公众参与问题 | 第45页 |
·后期管护问题 | 第45-46页 |
4. 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内容研究 | 第46-63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指标关联性分析 | 第46-49页 |
·新农村建设指标分析 | 第46-47页 |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指标关联性分析评价 | 第47-49页 |
·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阶段分析 | 第49-51页 |
·贫困农村→温饱农村阶段 | 第49页 |
·温饱农村→富裕农村阶段 | 第49-50页 |
·富裕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阶段 | 第50-51页 |
·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区域分析 | 第51-56页 |
·河南土地资源面临的形式 | 第51-53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统筹模式选择 | 第53-56页 |
·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实证分析 | 第56-63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56-59页 |
·项目区规划概况 | 第59-61页 |
·项目区规划效果分析 | 第61-63页 |
5.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措施分析 | 第63-69页 |
·完善法律法规 | 第63页 |
·创新资金投入 | 第63-64页 |
·扩宽资金来源 | 第63-64页 |
·引导资金整合 | 第64页 |
·合理规划项目 | 第64-66页 |
·保障项目实施 | 第66-67页 |
·加强公众参与 | 第67页 |
·强化后期管护 | 第67-68页 |
·逐步展开工作 | 第68-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