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9-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1.3 选题目的 | 第13-14页 |
1.2 案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结论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结论 | 第16-17页 |
2 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假理财”事件案例介绍 | 第17-22页 |
2.1 “假理财”案件基本概况及其理财产品的介绍 | 第17-20页 |
2.1.1 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基本概况 | 第17页 |
2.1.2 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原行长张颖的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2.1.3 民生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规模及种类 | 第18-20页 |
2.2 “假理财”案件回顾 | 第20-22页 |
2.2.1 “假理财”案件的发生、经过及最终的结果 | 第20-21页 |
2.2.2 “假理财”案件的处理结果以及资金的去向 | 第21-22页 |
3 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的“假理财”事件原因及影响 | 第22-30页 |
3.1 “假理财”案件银行内部原因分析 | 第22-25页 |
3.1.1 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的缺失 | 第22-23页 |
3.1.2 民生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 | 第23页 |
3.1.3 银行的风控机制不健全 | 第23-25页 |
3.1.4 信息披露制度有漏洞 | 第25页 |
3.2 “假理财”案件发生的外部原因 | 第25-27页 |
3.2.1 监管机构的失职 | 第25页 |
3.2.2 投资者追求高收益,专业知识不足 | 第25-26页 |
3.2.3 政策体系不完善 | 第26-27页 |
3.3 “假理财”案件造成的影响 | 第27-30页 |
3.3.1 对投资者的影响 | 第27页 |
3.3.2 对民生银行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3 对金融理财市场的影响 | 第28-30页 |
4 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的“假理财”事件带来的启示 | 第30-36页 |
4.1 对银行业的启示 | 第30-32页 |
4.1.1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 第30-31页 |
4.1.2 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 | 第31页 |
4.1.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31-32页 |
4.2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启示 | 第32-34页 |
4.2.1 完善法律体系 | 第32-34页 |
4.2.2 加强监管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 第34页 |
4.3 对投资者的监管启示 | 第34-36页 |
4.3.1 提升自身的投资专业知识 | 第34-35页 |
4.3.2 提升风险意识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清单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