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信阳诗钞》及相关问题考论 | 第15-28页 |
第一节 刘海涵的生平及文献搜集与整理活动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信阳诗钞》的编纂、刊刻及编写体例 | 第16-19页 |
第三节 信阳诗钞的文献价值及缺陷 | 第19-24页 |
第四节 《信阳诗钞》与信阳诗派的关系 | 第24-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弘正时期何景明与信阳诗派的发轫 | 第28-56页 |
第一节 何景明的文学思想 | 第28-45页 |
第二节 信阳诗派的先声——“仲默派” | 第45-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嘉隆至明末时期王祖嫡与信阳诗派的传承 | 第56-86页 |
第一节 王祖嫡的文学思想 | 第56-68页 |
第二节 嘉隆至明末时期信阳诗派诸诗人 | 第68-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顺康时期刘檝与信阳诗派的发展 | 第86-101页 |
第一节 刘檝的文学思想 | 第86-89页 |
第二节 顺康时期信阳诗派诸诗人 | 第89-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五章 雍乾时期刘应陛与信阳诗派的中兴 | 第101-118页 |
第一节 刘应陛的文学思想 | 第101-109页 |
第二节 雍乾时期信阳诗派诸诗人 | 第109-117页 |
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六章 嘉道至清末时期郭鉴庚、张培金、陈秩五与信阳诗派的流变 | 第118-148页 |
第一节 郭鉴庚、张培金、陈秩五的文学思想 | 第118-134页 |
第二节 嘉道至清末时期信阳诗派诸诗人 | 第134-146页 |
小结 | 第146-148页 |
结语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