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行业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数字化管道概念和可视化相关技术 | 第16-21页 |
2.1 数字化管道概念简介 | 第16-17页 |
2.2 数字化管道可视化的相关技术 | 第17-20页 |
2.2.1 可视化技术一般概念 | 第17页 |
2.2.2 地理信息系统 | 第17-18页 |
2.2.3 卫星地图 | 第18页 |
2.2.4 全球定位系统 | 第18页 |
2.2.5 遥感技术 | 第18-19页 |
2.2.6 自适应多分辨率显示技术 | 第19页 |
2.2.7 三维管道智能构建技术 | 第19页 |
2.2.8 增强现实可视化技术 | 第19-20页 |
2.2.9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技术 | 第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可视化需求分析和技术架构 | 第21-26页 |
3.1 需求分析 | 第21-22页 |
3.1.1 受众人群 | 第21页 |
3.1.2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1-22页 |
3.2 可视化系统技术架构 | 第22-23页 |
3.2.1 数据层 | 第22-23页 |
3.2.2 应用层 | 第23页 |
3.2.3 展示层 | 第23页 |
3.3 可视化软硬件架构 | 第23-25页 |
3.3.1 硬件配置 | 第23-24页 |
3.3.2 软件配置 | 第24-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数字化管道二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 | 第26-50页 |
4.1 二维可视化界面开发环境 | 第26-28页 |
4.2 地理信息可视化 | 第28-33页 |
4.2.1 GIS可视化操作特性 | 第29页 |
4.2.2 数字地图标注 | 第29-31页 |
4.2.3 支持SVG的网络地图 | 第31-33页 |
4.2.4 坐标转换 | 第33页 |
4.3 实时动态处理技术(动态预警) | 第33-37页 |
4.3.1 “超球”动态模型 | 第34-35页 |
4.3.2 相似度曲线 | 第35页 |
4.3.3 动态预警功能实现 | 第35-37页 |
4.4 增强现实可视化 | 第37-40页 |
4.4.1 增强现实可视化技术的日常应用 | 第37-38页 |
4.4.2 增强现实可视化技术在数字化管道上的应用 | 第38-40页 |
4.5 二维可视化系统展示 | 第40-49页 |
4.5.1 综合管理模块 | 第41-42页 |
4.5.2 数字化管理模块 | 第42页 |
4.5.3 完整性管理模块 | 第42-46页 |
4.5.4 隐患管理模块 | 第46页 |
4.5.5 管线运行模块 | 第46-48页 |
4.5.6 应急响应模块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数字化管道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实现 | 第50-66页 |
5.1 管道三维可视化系统的研究意义和现状 | 第50-52页 |
5.1.1 三维可视化系统的研究意义 | 第50-51页 |
5.1.2 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51-52页 |
5.2 数字化管道三维可视化系统相关技术 | 第52-54页 |
5.2.1 增强现实与空间GIS融合技术 | 第52页 |
5.2.2 三维影像实时渲染技术 | 第52-54页 |
5.2.2.1 动态层级显示技术 | 第53页 |
5.2.2.2 自适应渲染技术 | 第53页 |
5.2.2.3 优化模型加载的网格技术 | 第53-54页 |
5.2.3 三维数据的动态调度 | 第54页 |
5.3 数字化管道三维场景构建实现 | 第54-59页 |
5.3.1 三维建模工具 | 第54-55页 |
5.3.2 三维建模技术要求 | 第55-56页 |
5.3.3 三维建模步骤 | 第56-59页 |
5.3.3.1 外业数据采集阶段 | 第57-58页 |
5.3.3.2 内业数据处理阶段 | 第58页 |
5.3.3.3 三维模型调整与完善 | 第58-59页 |
5.4 三维系统图形图像展示 | 第59-65页 |
5.4.1 二维/三维地图转换 | 第59-60页 |
5.4.2 全景图像下的模型转换 | 第60-61页 |
5.4.3 输油站点及管线三维模型 | 第61-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总结 | 第66-68页 |
主要工作 | 第66-67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