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概述 | 第9-14页 |
第一节 经营者集中概念界定 | 第9页 |
第二节 中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 | 第9-10页 |
第三节 新加坡竞争法及企业合并审查制度 | 第10-13页 |
一、新加坡竞争法概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新加坡竞争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国外对新加坡竞争法的研究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新两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比较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中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 | 第14-16页 |
一、申报制度和审查标准 | 第14页 |
二、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工作流程及审理期限 | 第14-15页 |
三、商务部公告内容整合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新加坡企业合并审查制度 | 第16-21页 |
一、新加坡《竞争法》关于企业合并的立法规定 | 第16-17页 |
二、新加坡竞争委员会关于企业合并申报规定 | 第17-19页 |
三、新加坡竞争委员会工作流程 | 第19-20页 |
四、竞争分析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中新审查制度异同比较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中新两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实施情况比较 | 第23-39页 |
第一节 中国商务部公告审查经营者集中案例分析(2008年-2016 年) | 第23-28页 |
一、商务部公告案例整体概述 | 第23-26页 |
二、递交材料到立案审理期限分析 | 第26-27页 |
三、立案到审结期限分析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新加坡竞争委员会企业合并案例分析(2007 年-2016 年) | 第28-33页 |
一、整体概况及数量分布 | 第28-29页 |
二、审理期限和流程研究 | 第29-30页 |
三、格瑞夫、GEP亚洲拟成立合资企业案 | 第30-31页 |
四、竞争委员会公告与WCH公司焊接线业务收购案 | 第31-33页 |
第三节 中新禁止企业合并案例比较 | 第33-39页 |
一、竞争分析及案例选择 | 第33页 |
二、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案 | 第33-34页 |
三、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达飞设立网络中心案 | 第34-35页 |
四、百汇控股收购镭联亚洲案 | 第35-38页 |
五、小结:中新案例审查制度比较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结论和启示 | 第39-42页 |
第一节 中新两国审查制度和执行情况的比较 | 第39-40页 |
一、审理阶段与审理周期 | 第39页 |
二、审查公告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中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的完善 | 第40-42页 |
一、从商务部的角度 | 第40页 |
二、从参与经营者集中的企业的角度 | 第40页 |
三、从第三方公众参与角度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一 | 第48-51页 |
附录二 | 第5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