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单分散粉体材料 | 第13-14页 |
1.1.1 单分散粉体的概念 | 第13页 |
1.1.2 单分散粉体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1.2 纳米氧化铁 | 第14-17页 |
1.2.1 氧化铁的分类 | 第14-16页 |
1.2.2 氧化铁的显色机理 | 第16-17页 |
1.3 单分散纳米氧化铁的用途 | 第17-21页 |
1.3.1 装饰材料 | 第17-18页 |
1.3.2 油墨材料 | 第18页 |
1.3.3 着色剂 | 第18页 |
1.3.4 光吸收材料 | 第18-19页 |
1.3.5 磁性材料和磁记录材料 | 第19页 |
1.3.6 定向药物 | 第19页 |
1.3.7 催化剂 | 第19-20页 |
1.3.8 敏感材料 | 第20页 |
1.3.9 陶瓷材料 | 第20-21页 |
1.3.10 其他 | 第21页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3页 |
1.4.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21-22页 |
1.4.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正交设计制备单分散纳米氧化铁 | 第23-3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3-24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2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2.3 实验原理及方案 | 第24-26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24-25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25页 |
2.3.3 实验流程图 | 第25-26页 |
2.3.4 正交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26页 |
2.4 纳米三氧化二铁表征方法 | 第26-27页 |
2.4.1 物相检测 | 第26页 |
2.4.2 形貌检测 | 第26页 |
2.4.3 粒径检测 | 第26页 |
2.4.4 分散性测试 | 第26-27页 |
2.5 结果分析 | 第27-35页 |
2.5.1 原料的影响 | 第27-29页 |
2.5.2 实验条件的影响 | 第29-32页 |
2.5.3性能测定 | 第32-35页 |
2.6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单因素制备单分散纳米氧化铁的实验条件研究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晶体成核、生长理论及反应机理概述 | 第37-38页 |
3.2.1 晶体成核动力学 | 第37页 |
3.2.2 反应机理 | 第37-38页 |
3.3 单因素分析 | 第38-50页 |
3.3.1 滴加方式的确定 | 第38-40页 |
3.3.2 反应时间对粒径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3 无水乙醇加入量对粒径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4 分散剂加入量对粒径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5 Fe(OH)_3成核温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6 PH值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7 Fe~(3+)浓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8 β值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单分散纳米氧化铁在涂料中的应用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太阳热辐射与反射隔热涂料 | 第51-52页 |
4.2.1 太阳辐射特性 | 第51-52页 |
4.2.2 地面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响应 | 第52页 |
4.2.3 太阳热辐射与反射隔热涂料 | 第52页 |
4.3 反射隔热涂料的制备 | 第52-58页 |
4.3.1 主要原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52-54页 |
4.3.2 制备方法 | 第54-55页 |
4.3.3 性能检测 | 第55-5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4.4.1 纳米三氧化二铁粒径分布对反射隔热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2 纳米三氧化二铁粉体用量对反射隔热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3 涂料耐老化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4.4.4 涂料耐老化性能测试 | 第61-63页 |
4.4.5 涂料耐水性能测试 | 第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