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逃税罪的法律适用--以范冰冰逃税案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6-17页
        1.3.1 主要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创新点第16-17页
2 案情介绍和处理结果第17-20页
    2.1 案情介绍与处理结果第17-18页
        2.1.1 案情介绍第17页
        2.1.2 处理结果第17-18页
    2.2 本案争议焦点第18-20页
        2.2.1 范冰冰是否适用初犯免责条款第18页
        2.2.2 范冰冰逃税案主体是否为自然人第18页
        2.2.3 逃税罪双重入罪标准是否合理第18-20页
3 逃税罪中的初犯免责条款第20-23页
    3.1 初犯的理论依据第20-21页
    3.2 逃税罪中的初犯免责条款第21-22页
    3.3 范冰冰不适用初犯免责条款第22-23页
4 逃税罪的入罪标准第23-26页
    4.1 我国采用情节+比例标准第23页
    4.2 比例标准的争议第23-24页
    4.3 逃税罪认定应采取数额标准第24-26页
5 逃税罪的主体认定问题第26-30页
    5.1 确定逃税罪主体要件的理论基础第26-27页
        5.1.1 单位犯罪理论配置主体责任第26页
        5.1.2 责任主义划分主体刑事责任第26-27页
    5.2 逃税罪主体司法认定的标准第27-28页
        5.2.1 法定的税收义务为基础第27页
        5.2.2 实质性参与犯罪为核心第27-28页
    5.3 范冰冰公司偷逃营业税属于单位犯罪第28-30页
6 本案的启示第30-35页
    6.1 逃税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6.1.1 刑法与税法规定不协调第30页
        6.1.2 扣缴义务人争议颇大第30-31页
        6.1.3 刑罚设定不均衡第31页
    6.2 逃税罪完善的建议第31-35页
        6.2.1 衔接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第31-32页
        6.2.2 扣缴义务人属于逃税罪主体第32-33页
        6.2.3 增加财产刑、资格刑的适用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后记第38-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利领域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反思
下一篇: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