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衣领形制与文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创新点 | 第13页 |
六、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衣领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24页 |
一、中国传统衣领的起源与概述 | 第15-18页 |
(一)贯头衣与服饰文明 | 第15-17页 |
(二)中国传统衣领概述 | 第17-18页 |
二、中国传统衣领与领缘的发展 | 第18-23页 |
(一)衣领的发展与演变 | 第18-20页 |
(二)领缘的发展与变化因素 | 第20-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衣领基本形制 | 第24-36页 |
一、交领与直领 | 第24-29页 |
(一)交领形制与发展 | 第24-26页 |
(二)直领形制与发展 | 第26-29页 |
二、圆领 | 第29-31页 |
(一)斜襟立圆领 | 第29-30页 |
(二)圆领形制与发展 | 第30-31页 |
三、立领 | 第31-35页 |
(一)明代交领向立领的演变 | 第31-32页 |
(二)立领在清代的发展 | 第32-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领周配饰中的社会文化观 | 第36-50页 |
一、巾帔发展体现的礼制象征 | 第36-41页 |
(一)便捷实用的巾帔 | 第36-37页 |
(二)审美与礼制并存的云肩 | 第37-40页 |
(三)礼制功能的披领 | 第40-41页 |
二、披帛发展显现的社会流行风尚 | 第41-44页 |
(一)灵动飘逸的披帛 | 第41-42页 |
(二)高贵华丽的霞帔 | 第42-43页 |
(三)风格独特的领巾 | 第43-44页 |
三、方心曲领形制变化展现的时代创新 | 第44-49页 |
(一)方心曲领形制探究 | 第45-46页 |
(二)宋代方心曲领 | 第46-48页 |
(三)宋代之后的方心曲领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传统衣领在社会环境中的转变及审美特征 | 第50-64页 |
一、社会环境对传统衣领的影响 | 第50-57页 |
(一)战争环境中衣领性能的转变 | 第50-52页 |
(二)民族交流中胡汉衣领的融合 | 第52-54页 |
(三)经济环境中衣领形制的突破 | 第54-55页 |
(四)文化环境中衣领审美与礼制的统一 | 第55-57页 |
二、传统衣领装饰及工艺的审美特征 | 第57-63页 |
(一)领片的审美特征 | 第58-59页 |
(二)领缘装饰的审美特征 | 第59-61页 |
(三)衣领装饰中工艺的审美特征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中国传统思想及礼制在衣领中的体现 | 第64-72页 |
一、传统思想与衣领造物原则 | 第64-67页 |
(一)传统思想在衣领中的体现 | 第64-65页 |
(二)多元思想在衣领中的体现 | 第65-66页 |
(三)在传统思想下基于人体的衣领造物原则 | 第66-67页 |
二、“以服明礼”下的传统衣领 | 第67-71页 |
(一)“服分尊卑”—《舆服志》中的贵族衣领 | 第67-69页 |
(二)“礼不下庶人”—礼制下的平民衣领 | 第69-70页 |
(三)“妻以夫贵”—礼制下的女性衣领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中国传统衣领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实践 | 第72-88页 |
一、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 第72-74页 |
(一)从“以服明礼”到“以服表意” | 第72-73页 |
(二)从“中庸和谐”到创新发展 | 第73-74页 |
二、传统衣领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原则 | 第74-77页 |
(一)传统衣领中“直线条”的传承与应用 | 第75-76页 |
(二)符合“直线条”原则的流行趋势元素提炼 | 第76-77页 |
三、基于中国传统衣领的服装设计方案 | 第77-87页 |
(一)主题、目标人群确立 | 第78页 |
(二)灵感元素及运用分析 | 第78-81页 |
(三)色彩倾向及图案运用 | 第81-82页 |
(四)面料特征 | 第82-83页 |
(五)款式结构设计 | 第83-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附录A 不同衣领形制在历代的发展与变化 | 第93-96页 |
附录B 领缘的发展与变化 | 第96-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