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二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第四节 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五节 社会效益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00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灌输艺术的必要性. | 第18-26页 | 
| 第一节 灌输艺术的概念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00后”中学生的特点 | 第19-21页 | 
| 一 “00后”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 第19页 | 
| 二 “00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 第19-21页 | 
| 第三节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 第21-23页 | 
| 一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21-22页 | 
| 二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第22-23页 | 
| 第四节 “00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艺术运用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 一 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 第23页 | 
| 二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 第23-24页 | 
| 三 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 第24页 | 
| 四 新时代的环境要求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00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艺术运用中的问题 | 第26-32页 | 
| 第一节 学校整体层面和具体实践方面的问题 | 第26-27页 | 
| 一 与学校评价体系一定程度的矛盾 | 第26-27页 | 
| 二 灌输艺术载体运用不普及 | 第27页 | 
| 三 教师相应知识培训训练的不足 | 第27页 | 
| 第二节 教师相应知识能力方面的问题 | 第27-29页 | 
| 一 教师对灌输艺术认知的偏差 | 第28页 | 
| 二 教师对灌输艺术驾驭能力的问题 | 第28-29页 | 
| 第三节 学生方面的困难与问题 | 第29-32页 | 
| 一 对灌输艺术认知的偏差 | 第30页 | 
| 二 对纯粹知识灌输的排斥 | 第30页 | 
| 三 学校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干扰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00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艺术合理运用的路径. | 第32-41页 | 
| 第一节 营造合理运用灌输艺术的校园氛围 | 第32-33页 | 
| 一 在教育评价中融入立德树人 | 第32-33页 | 
| 二 加强校园内大众传媒的建设 | 第33页 | 
| 三 积极组织理论学习及培训训练 | 第33页 | 
| 第二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第33-37页 | 
| 一 改正教师对灌输艺术认知的偏差 | 第34页 | 
| 二 提高教师对灌输艺术的驾驭能力 | 第34-37页 | 
| 第三节 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灌输重点 | 第37-39页 | 
|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程灌输艺术具体方法的设想 | 第39-41页 | 
| 一 注重感染式灌输 | 第39页 | 
| 二 坚持事实式灌输 | 第39-40页 | 
| 三 深化白话式灌输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附录 访谈分析表 | 第46-4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