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流体力学论文--多相流论文

油水两相流含油率超声衰减测试方法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多相流测量意义及测量方法第9-16页
        1.1.1 多相流测量意义第9-10页
        1.1.2 油水两相流基本参数的定义第10-14页
        1.1.3 油水两相流参数测量的典型方法第14-16页
    1.2 超声测量两相流参数的发展现状第16-17页
        1.2.1 超声测量相含率第16-17页
        1.2.2 超声测量液滴粒径第17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第17-18页
    1.4 论文组织安排第18-19页
第2章 超声传播机理及特性的影响分析第19-35页
    2.1 超声传播机理第19-27页
        2.1.1 超声波声学参数第19-21页
        2.1.2 超声衰减法测量原理第21-23页
        2.1.3 典型超声衰减模型第23-27页
    2.2 超声衰减特性的影响分析第27-33页
        2.2.1 超声发射频率对超声衰减特性的影响第27-30页
        2.2.2 粒径大小对超声衰减特性的影响第30-32页
        2.2.3 液滴位置对超声衰减特性的影响第32-33页
    2.3 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油水两相流仿真建模与机理分析第35-49页
    3.1 含油率变化的仿真建模与分析第35-42页
        3.1.1 水包油流型第35-37页
        3.1.2 换相区间上层油包水下层水包油流型第37-40页
        3.1.3 换相区间界面混合的油水分层流型第40-42页
    3.2 液滴粒径影响的仿真建模与分析第42-47页
        3.2.1 典型机理模型的选定与化简第43-44页
        3.2.2 测量液滴粒径分布的仿真模型建立第44-45页
        3.2.3 仿真推算结果与模型验证分析第45-47页
    3.3 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水平管油水两相流实验与分析第49-59页
    4.1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第49-52页
        4.1.1 实验系统的基本介绍第49-51页
        4.1.2 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第51-52页
    4.2 实验结果分析第52-55页
        4.2.1 低含油率油水两相流实验结果分析第52-54页
        4.2.2 换相区间上层油包水下层水包油流型实验结果分析第54-55页
        4.2.3 换相区间界面混合油水分层流流型实验结果分析第55页
    4.3 仿真模型的验证与评估第55-58页
        4.3.1 低含油率油水两相流仿真模型的验证与评估第55-56页
        4.3.2 换相区间上层油包水下层水包油流型仿真模型验证与评估第56-57页
        4.3.3 换相区间界面混合油水分层流流型仿真模型验证与评估第57-58页
    4.4 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总结和展望第59-61页
    5.1 总结第59-60页
    5.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7-68页
    发表学术论文第67页
    参与科研项目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形杆菌SW1脂肪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马尔科夫链在双随机PWM技术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