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3-25页 |
2.1 飞秒脉冲 | 第13-17页 |
2.1.1 锁模理论 | 第13-15页 |
2.1.2 锁模方法 | 第15-17页 |
2.2 光场量子态 | 第17-22页 |
2.2.1 测不准原理 | 第17页 |
2.2.2 相干态与压缩态 | 第17-19页 |
2.2.3 多模量子态 | 第19-22页 |
2.3 平衡零拍探测 | 第22-25页 |
第三章 阈值以下SPOPO的理论分析 | 第25-35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同步泵浦光学参量振荡器 | 第25-26页 |
3.3 SPOPO的理论模型 | 第26-34页 |
3.3.1 相互作用哈密顿量 | 第26-27页 |
3.3.2 朗之万运动方程 | 第27-28页 |
3.3.3 相互作用过程 | 第28-34页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飞秒脉冲多模压缩态的产生 | 第35-53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飞秒脉冲时域多模压缩态的产生 | 第35-43页 |
4.2.1 飞秒脉冲光源 | 第35-36页 |
4.2.2 光谱中心频率锁定 | 第36页 |
4.2.3 时域多模压缩的实验制备 | 第36-43页 |
4.3 飞秒脉冲空间多模压缩态研究 | 第43-50页 |
4.3.1 像散引起的失谐对空间多模量子噪声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2 SPOPO空间多模像散补偿 | 第46-49页 |
4.3.3 SPOPO像散补偿的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4.4 小结 | 第50-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