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1.2.1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稻田排水沟渠氮磷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稻田排水沟渠排水水质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4 稻田排水沟渠氮磷控制措施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9-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2章 稻田排水沟渠氮磷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 第23-49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26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3-25页 |
2.1.2 水文地质 | 第25页 |
2.1.3 气候特征 | 第25页 |
2.1.4 土壤植被】 | 第25-26页 |
2.1.5 稻田排水沟渠概况 | 第2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2.2.1 沟渠取样点布设原则 | 第26-27页 |
2.2.2 取样点布设 | 第27页 |
2.2.3 样品采集 | 第27-28页 |
2.2.4 样品处理及测定 | 第28-29页 |
2.3 沟渠排水中氮磷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29-37页 |
2.3.1 水稻生长期内沟渠排水中氮磷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29-33页 |
2.3.2 降雨过程中沟渠排水中氮磷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33-37页 |
2.4 水稻生长期底泥、间隙水、上覆水中氮磷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37-46页 |
2.4.1 水稻生长期内底泥-间隙水-上覆水中氮磷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38-40页 |
2.4.2 降雨过程中底泥-间隙水-上覆水中氮磷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40-44页 |
2.4.3 稻田排水沟渠底泥微观形貌特征分析 | 第44-45页 |
2.4.4 稻田排水沟渠底泥-间隙水-上覆水氮磷迁移转化规律分析 | 第45-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3章 稻田排水沟渠排水水质综合评价 | 第49-69页 |
3.1 水质综合评价研究框架、数学模型 | 第49-52页 |
3.1.1 研究框架 | 第49-50页 |
3.1.2 数学模型 | 第50-51页 |
3.1.3 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 | 第51-52页 |
3.2 基于模糊逻辑的标识指数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 第52-61页 |
3.2.1 基于模糊逻辑的水质标识指数法 | 第52页 |
3.2.2 X1、X2的确定 | 第52-59页 |
3.2.3 X3、X4的确定 | 第59页 |
3.2.4 基于模糊逻辑的标识指数水质评价法评价步骤 | 第59-61页 |
3.3 研究区域水质评价结果 | 第61-67页 |
3.3.1 评价指标、评价等级和模糊规则 | 第61-62页 |
3.3.2 水质综合评价 | 第62-66页 |
3.3.3 水质评价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稻田排水沟渠氮磷吸附去除研究 | 第69-85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69-74页 |
4.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70页 |
4.1.2 吸附剂的制备 | 第70-71页 |
4.1.3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71-72页 |
4.1.4 等温吸附实验 | 第72-73页 |
4.1.5 复合吸附剂同步脱氮除磷试验设计 | 第73-74页 |
4.2 三种沸石吸附氮实验研究 | 第74-78页 |
4.2.1 三种沸石对氮素的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74-76页 |
4.2.2 三种沸石对氮素的等温吸附分析 | 第76-78页 |
4.3 硅藻土吸附磷素实验研究 | 第78-81页 |
4.3.1 硅藻土对磷素的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78-79页 |
4.3.2 硅藻土对磷素的等温吸附吸附分析 | 第79-81页 |
4.4 不同配比吸附剂试验研究 | 第81-82页 |
4.4.1 复合吸附剂吸附实验 | 第81页 |
4.4.2 复合吸附剂吸附实验结果分析 | 第81-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5-87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