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系统三端背靠背柔直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柔性直流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多端柔性直流系统的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1.2.2 柔性直流输电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1.3 虚拟同步发电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柔直系统的数学模型及运行特性 | 第18-34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原理 | 第18-20页 |
2.3 柔直系统换流器的拓扑结构及比较 | 第20-22页 |
2.3.1 换流器的拓扑结构及调制方式 | 第20-21页 |
2.3.2 换流器拓扑结构的比较 | 第21-22页 |
2.4 柔直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22-28页 |
2.4.1 基于Park变换的dq坐标系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2.4.2 双环控制器的设计 | 第24-27页 |
2.4.3 直流电压下垂控制 | 第27-28页 |
2.5 三端柔直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28-32页 |
2.5.1 仿真模型及参数 | 第28-29页 |
2.5.2 稳态仿真分析 | 第29-30页 |
2.5.3 动态仿真分析 | 第30-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虚拟同步发电机模型的建立及控制器设计 | 第34-49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VSG的电路拓扑结构 | 第34-35页 |
3.3 虚拟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3.3.1 VSG的电气模型 | 第35-37页 |
3.3.2 VSG的机械模型 | 第37-39页 |
3.4 VSG控制器的设计 | 第39-43页 |
3.4.1 调速器的设计 | 第39-40页 |
3.4.2 励磁控制器的设计 | 第40-43页 |
3.4.3 虚拟阻抗设计 | 第43页 |
3.5 控制参数的分析与设计 | 第43-48页 |
3.5.1 VSG与同步发电机的比较及参数分析 | 第43-45页 |
3.5.2 基于小信号模型的控制参数设计 | 第45-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10kV系统中VSG的运行特性与分析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单台逆变器VSG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4.3 三端柔直系统VSG协调控制与分析 | 第51-55页 |
4.3.1 三端系统稳态仿真分析 | 第51-53页 |
4.3.2 VSG功率突变仿真分析 | 第53-54页 |
4.3.3 送端电网断线故障仿真分析 | 第54-55页 |
4.4 VSG协调控制与传统控制的仿真对比 | 第55-59页 |
4.4.1 受端电网负荷突变仿真分析 | 第55-57页 |
4.4.2 受端电网三相短路故障仿真分析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