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23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非晶合金 | 第7-13页 |
1.2.1 非晶合金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8-9页 |
1.2.2 非晶合金制备 | 第9-10页 |
1.2.3 非晶合金应用 | 第10-13页 |
1.3 元素添加 | 第13-15页 |
1.3.1 元素添加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元素添加的原则 | 第14-15页 |
1.4 准晶概述 | 第15-17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23页 |
1.5.1 添加Ag对65Zr体系非晶的影响 | 第18-19页 |
1.5.2 添加Ni对48Zr体系非晶的影响 | 第19-23页 |
第2章 实验样品制备及表征测试 | 第23-29页 |
2.1 实验样品制备 | 第23-26页 |
2.1.1 合金成分的配制 | 第24页 |
2.1.2 母合金制备 | 第24页 |
2.1.3 非晶条带制备 | 第24-25页 |
2.1.4 吸铸棒材的制备 | 第25页 |
2.1.5 喷铸棒材的制备 | 第25-26页 |
2.1.6 退火样品制备 | 第26页 |
2.2 非晶合金性能测试 | 第26-29页 |
2.2.1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6页 |
2.2.2 电化学腐蚀测试 | 第26-27页 |
2.2.3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27页 |
2.2.4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 第27页 |
2.2.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7页 |
2.2.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7-28页 |
2.2.7 压缩性能测试 | 第28页 |
2.2.8 金相组织分析 | 第28-29页 |
第3章 添加Ag对Zr_(65)Al_(7.5)Ni_(10)Cu_(17.5-x)Ag_x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29-5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 | 第29-31页 |
3.2.1 样品制备 | 第29-30页 |
3.2.2 样品表征 | 第30-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51页 |
3.3.1 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31-34页 |
3.3.2 对晶化行为的影响 | 第34-39页 |
3.3.3 对退火后硬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4 对耐蚀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5 淬态和热处理态棒材的研究 | 第43-46页 |
3.3.6 讨论 | 第46-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添加Ni对Zr_(48)Cu_(36)Al_8Ag_(8-x)Ni_x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53-67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实验 | 第53-54页 |
4.2.1 样品制备 | 第53-54页 |
4.2.2 样品表征 | 第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4.3.1 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54-59页 |
4.3.2 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59-62页 |
4.3.3 对耐蚀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