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对农村扶贫的作用分析--以赤峰市巴林右旗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情况述评 | 第15页 | 
| 1.3 研究逻辑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3.2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1.4 小结 | 第16-17页 | 
| 第2章 农村小额贷款扶贫中面临的问题 | 第17-20页 | 
| 2.1 农村小额贷款扶贫的任务重 | 第17页 | 
| 2.2 农村小额贷款增长较慢,金融服务品种较少 | 第17-18页 | 
| 2.3 政策性金融支持作用发挥有限 | 第18页 | 
| 2.4 农村小额贷款金融供给主体不足 | 第18页 | 
| 2.5 农村小额贷款扶贫资金不足,流失情况频发 | 第18-19页 | 
| 2.5.1 扶贫资金不足 | 第18页 | 
| 2.5.2 资金流失严重 | 第18-19页 | 
| 2.6 小额信贷市场发展混乱 | 第19页 | 
| 2.7 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赤峰市巴林右旗小额贷款情况分析 | 第20-29页 | 
| 3.1 调查情况与数据来源 | 第20页 | 
| 3.1.1 调查区域情况 | 第20页 | 
| 3.1.2 数据来源 | 第20页 | 
| 3.2 样本分析 | 第20-25页 | 
| 3.2.1 家庭人口基本特征情况描述 | 第20-21页 | 
| 3.2.2 收入和负债结构分析 | 第21-25页 | 
| 3.3 自立服务社与其他贷款机构比较分析 | 第25-27页 | 
| 3.3.1 自立服务社情况介绍 | 第25-27页 | 
| 3.3.2 自立服务社与银行贷款情况比较 | 第27页 | 
| 3.4 贷后还款情况跟踪分析 | 第27-28页 | 
| 3.5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4章 国内外小额贷款扶贫的经验借鉴 | 第29-34页 | 
| 4.1 国内外的小额贷款扶贫模式 | 第29-32页 | 
| 4.1.1 孟加拉银行的小额贷款模式 | 第29-30页 | 
| 4.1.2 日本农协小额贷款扶贫模式 | 第30-31页 | 
| 4.1.3 宁夏小额贷款扶贫模式——互助资金 | 第31-32页 | 
| 4.2 国内外扶贫模式的启示 | 第32-33页 | 
| 4.2.1 扶贫模式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 第32页 | 
| 4.2.2 注重内在产业发展 | 第32-33页 | 
| 4.2.3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 第33页 | 
| 4.3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5章 小额贷款对于扶贫工作的发展创新 | 第34-37页 | 
| 5.1 构建新的扶贫资金使用机制 | 第35页 | 
| 5.2 建设新的扶贫金融机构推动机制 | 第35-36页 | 
| 5.3 构建新的扶贫金融机构参与机制 | 第36页 | 
| 5.4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6章 发挥小额贷款在扶贫中作用的政策建议 | 第37-42页 | 
| 6.1 小额贷款扶贫应遵循的原则 | 第37-38页 | 
| 6.1.1 社会责任意识原则 | 第37页 | 
| 6.1.2 明确目标群体原则 | 第37页 | 
| 6.1.3 政策性与商业性兼顾 | 第37-38页 | 
| 6.2 完善小额贷款扶贫平台 | 第38-40页 | 
| 6.2.1 完善传统金融机构扶贫平台 | 第38页 | 
| 6.2.2 结合互联网,优化金融机构功能 | 第38-40页 | 
| 6.2.3 积极引导扶贫性金融机构的发展 | 第40页 | 
| 6.3 加大扶贫资金支持,限制资金外流 | 第40-41页 | 
| 6.3.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第40页 | 
| 6.3.2 限制资金外流 | 第40-41页 | 
| 6.4 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 第41页 | 
| 6.4.1 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 | 第41页 | 
| 6.4.2 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 第41页 | 
| 6.5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7章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