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人家训看宋代士人的孝道观及其实践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18页 |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8-9页 | 
| 二、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 (一) 关于孝道 | 第10页 | 
| (二) 关于家训 | 第10-11页 | 
| 三、学术史综述 | 第11-17页 | 
| (一)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 (二) 宋代传统孝道文化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 四、本文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宋代士人重孝行孝的社会背景 | 第18-24页 | 
| 第一节 儒家重孝传统的承继 | 第18-20页 | 
| 第二节 官方推崇孝行的举措 | 第20-22页 | 
| 第三节 士人睦家兴族的响应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宋代家训文本与士人孝道观念 | 第24-44页 | 
| 第一节 孝与礼:司马光的孝道观及实践 | 第25-33页 | 
| 一、孝贤家风 | 第25-26页 | 
| 二、孝道理念 | 第26-31页 | 
| 三、孝行实践 | 第31-33页 | 
| 第二节 孝与理:朱熹的孝道观与实践 | 第33-37页 | 
| 一、孝与理的论证 | 第33-34页 | 
| 二、朱熹的孝行 | 第34-36页 | 
| 三、朱熹与《家礼》 | 第36-37页 | 
| 第三节 孝与俗:袁采的孝道观及特色 | 第37-42页 | 
| 一、《袁氏世范》 | 第37-38页 | 
| 二、袁采的孝道观 | 第38-41页 | 
| 三、孝道与训俗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宋人家训中不同角色的孝道要求 | 第44-57页 | 
| 第一节 家长治家孝德教化 | 第44-48页 | 
| 一、端正蒙养 | 第44-45页 | 
| 二、严施家法 | 第45-47页 | 
| 三、言传身教 | 第47-48页 | 
| 第二节 子弟居家孝道伦常 | 第48-52页 | 
| 一、饮食起居 | 第48-49页 | 
| 二、言行举止 | 第49-50页 | 
| 三、侍疾左右 | 第50-51页 | 
| 四、兄友弟悌 | 第51-52页 | 
| 第三节 女性的孝德要求 | 第52-56页 | 
| 一、孝女:女教与女孝 | 第52-53页 | 
| 二、顺妇:侍奉舅姑 | 第53-55页 | 
| 三、良母:教导子女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宋代士人孝道观的特点及评价 | 第57-60页 | 
| 第一节 宋代士人孝道观的主要特点 | 第57-59页 | 
| 第二节 宋代士人孝道观的评价 | 第59-60页 | 
| 结语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附录 两宋主要家训收录表 | 第69页 |